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临证指南医案

临证指南医案

书名。简称《临证指南》。10卷。清·叶桂撰,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。刊于1766年。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、妇科、幼科病案各一卷。内容以病为纲,分为89门,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,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。立法处方熨帖、中肯,用药灵活而有法度。其中温病治案颇多,吴瑭撰《温病条辨》多取材于此。本书于每门之后均附论一篇,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。书末附有案中所引用的方剂,有助于读者掌握运用。本书因是随见随录,故各案缺乏系统完整性。由于治案切于临床实用,流传甚广。解放后有校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柄紫堇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夏天无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养心草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费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金兰循经

    书名。一名《金兰循经取穴图解》。1卷。元·忽公泰著,其子光济诠次。刊于1303年。《针灸聚英》称此书“首绘脏府前后二图,中述手足三阴三阳走属,继取十四经络流注,各为注释,列图于后”。原书已佚。其内容保

  • 小寒

    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汉学堂经解》所集崔灵恩《三礼义宗》:“小寒为节者,亦形于大寒,故谓之小。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。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严寒时期。

  • 背阳关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腰阳关。见该条。

  • 八股牛

    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藓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心移热于小肠

    心与小肠相表里,心有热可传于小肠而俱热。症见心烦,口舌生疮,口渴,小便黄短,或小便淋沥刺痛,甚或尿血。舌尖红,苔黄或白而干,脉数。治宜导赤清心。

  • 喉头

    咽喉之俗称。详咽喉条。

  • 痰火耳鸣

    耳鸣的一种。《证治准绳·耳》:“此是痰火上升,郁于耳中而为鸣。”《明医杂著》卷三:“大抵此症,多先有痰火在上,又感恼怒而得,怒则气上,少阳之火客于耳也。”证见两耳蝉鸣,有时闭塞如聋,胸闷,痰多口苦,二

  • 吴鉴泉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