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中医临床新编

中医临床新编

书名。广东省中医院编著。分上下二篇。上篇中医学基础,内容包括脏腑、病因、诊断、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、药物、新医疗法等;下篇分述临床各科病症。本书重点阐述与临床结合比较紧密的基础理论,临床部分尽量选用在医疗实践中较有效的治法,并对中草药方面的用药经验作了适当的介绍。1972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阳经证

    即太阳经病。见《伤寒医诀串解》卷一。详见该条。

  • 握法

    推拿手法。用一手或两手握持治疗部位,一松一握,反复进行。多用于四肢部。

  • 痰多沫

    痰带青而多泡沫,多为肝经风痰;痰多白沫,无力作咳,咳则气促,多属肺虚。

  • 舌下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舌下穴侠舌两边,针治黄疽等病。”位于舌两侧缘,舌伸出口外,正对口角处。主治黄疸,急喉风,喉蛾痧等。直刺0.1~0.2寸,或点刺出血。

  • 香砂二陈汤

    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檀香、炙甘草各五分,姜半夏、茯苓各三钱,砂仁八分,炒陈皮二钱。水煎服。治胃有停饮,或伤冷食,胸痞脘痛,呕吐黄水。若痛甚加白蔻末二分、瓦楞子末一钱;呕甚加控涎丹八分包煎。《症因脉治

  • 肝痹

    病名。由筋痹发展而成。亦有称为筋痹者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肝痹者,夜卧则惊,多饮数小便,上为引如怀。”《圣济总录·诸痹》:“肝痹。……肝之合,筋也。故筋痹不已,复感于邪,则舍于肝也。”《症因脉治·肝痹》

  • 鼻菌

    病名。①鼻息肉别名。见该条。②鼻道恶性肿瘤。

  • 地参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知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热渴

    病证名。因实热而口渴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:“小儿气血盛者,则脏腑生热,热则脏燥,故令渴。”治宜清热保津。用白虎汤。

  • 零乌豆

    见《本草汇言》。为野料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