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两阴交尽

两阴交尽

指“厥阴”的涵义及其阴尽阳生的特点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厥阴何也?岐伯曰:两阴交尽也。”“两阴”指太阴少阴,厥阴在太阴、少阴之后,太、少二阴交尽,阴气已极,阳气得生,故称厥阴。《素问直解》:“由太而少,则终有厥阴。有太阴之阴,有少阴之阴,两阴交尽,而有厥阴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臭质草

    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带下黄候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黄带。详该条。

  • 叶上花根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即叶上珠根,详该条。

  • 红血儿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鸡血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疗耳眼方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4卷,梁·甘之撰,已佚。

  • 月水

    出《脉经》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耳出血水

    病名。见《徐氏医书六种》卷七。即耳衄,详该条。

  • 疔苗

    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。疔疮的兼证。疔疮发生走黄,沿经络寻找,可见一根芒刺直竖,即是疔苗,在此针刺出恶血,再艾灸,可宣余毒。

  • 虫蛔痨

    病证名。出明·缪存济《识病捷法》。指肠寄生虫病(如蛔虫、钩虫等),久而不愈,肌肉消瘦,嗜异,腹部胀大而青筋贯于小腹者。治以理虚驱虫,攻补兼施为主,如理中安蛔汤加减。

  • 下针

    即进针。《难经·七十难》:“初下针沉之,至肝肾之部,得气引持之。”见进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