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下脘

下脘

①指胃腔下口幽门部。《灵枢·四时气》:“饮食不下,……在下脘,则散而去之。”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。”②经穴名。代号RN10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脉经》名下管。别名幽门。属任脉足太阴、任脉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,脐上2寸。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、静脉。主治胃痛,腹胀呕吐反胃肠鸣泄泻,以及消化不良,急、慢性胃炎等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2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栝楼实

    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栝楼,详该条。

  •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

    书名。《聿修堂医学丛书》之一。6卷。日本·丹波元简撰于1794年。作者采辑徐彬、程林、沈明宗、魏荔彤及《医宗金鉴·订正金匮要略注》等《金匮要略》注本,结合个人心得,逐条阐析仲景原文,考核校订比较精详。

  • 虚弱血崩

    病证名。指因气血虚弱,冲任失固,导致血崩。治法:崩中不止,所下血块色紫者,用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小蓟汤;崩血无度虚损羸瘦者,宜《千金要方》鹿茸散。

  • 通脉法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凡小儿忽儿手足厥冷,此盖表邪闭其经络,或风痰,阻其荣卫,又或大病之后,阳不布散于四肢。遂用生姜煨熟,捣汁半小杯,略入麻油调匀,以指蘸姜油,摩儿手足,往下搓挪揉捩,以

  • 魏岘

    【生卒】:1187~?【介绍】:南宋官吏。原籍寿春(今安徽寿县),祖父时迁居鄞县(今属浙江)碧溪,官朝奉郎提举福建路市舶。由于素弱多病,百药备尝。1227年以“与其病后能求药,不若病前能自防”之意,摭

  • 膨脖

    病名。蛊胀的俗称。《证治要诀·蛊胀》:“蛊胀,俗谓之膨脝……。”详蛊胀条。

  • 次指

    即手之第二指。

  • 脱疽疔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卷六。即足背发。见该条。

  • 舒卡·洛最给布

    【生卒】:1509~1580?【介绍】:明代藏族医学家,为舒卡·年姆尼多吉的后裔。西藏人。从幼接受教育,尤精于医学。他所著的《祖先遗教》,是对《四部医典》进行注释的重要著作,至今仍为人们学习医典的重要

  • 梅核气

    病名。泛指咽喉部有异物感。《赤水玄珠·咽喉门》:“梅核气者,喉中介介如梗状。”《古今医鉴·梅核气》:“梅核气者,窒碍于咽喉之间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,核之状者是也。始因喜怒太过,积热蕴降,乃成厉痰郁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