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易大艮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3卷(《通志艺文略》作2卷)。又名《桐君采药录》,已佚。佚文散见于《本草经集注》中。
神奇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幼幼集成》卷三。用水粉一两,以蛋清调匀,略稀,涂患儿胃口及两手掌心,复以酿酒小曲十数枚,研烂,热酒和作二饼,贴两足心,纱布扎之。用于小儿实热之证。
即发热怕冷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系感冒、伤寒、温病等多种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。一般先见恶寒,继而发热,发热后恶寒即减轻。亦有已发热而仍恶寒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禾发
太医署教师职称。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。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、医博士条。
膝关节后方的陷窝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膝腘以下至跗属,长一尺六寸。”
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,详十三指形条。
证名。指骨节拘挛。为骨痹之外证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病名曰骨痹,是人当挛节也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:“肾脂不长,则髓涸而气不行,骨乃痹而其证内寒也。……外证当挛节,则以髓少而筋燥,故挛缩而急也。”参见
出《医说》引《锁碎录》。一指月经,二指经期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脐上七寸上脘穴之腹皮痈。证治见腹皮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