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七损八益

七损八益

有关房中术的最早论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,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。”历代注家对七损八益的解释全是错误的。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《天下至道谈》解开了这一迷团。该书说:“气有八益,有七损(孙),不能用八益去七损(孙),则行年册而阴气自半也……”又说:八益:一曰治气,二曰致沫,三曰知时,四曰畜气。五曰和沫,六曰窃气,七曰侍赢。八曰定倾。七损:一曰闭,二曰泄,三曰竭,四曰勿,五曰烦,六曰绝,七曰费。书中还逐一阐述了八益对行房的具体要求和七损的具体危害。如“治八益:且起起坐,直脊、开尻、翕州,印下之,曰治气,……已而洒之,怒而舍之,曰定倾,此谓八益。七损:为之而疾痛,曰内闭;为之出汗,曰外泄;……为之臻疾,曰费;此谓七损。”该书还指出:“故善用八益去七损,耳目聪明,身体轻利、阴气益强,延年益寿,居处乐长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压椎法

    推拿方法。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,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。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。

  • 内经脉学部位考

    见伤寒方经解条。

  • 沈括

    【生卒】:1031~1095【介绍】:北宋杰出的科学家。字存中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曾任翰林学士。对自然科学具有广泛的兴趣,在天文、地理、地质、数学、物理、技术等多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成就。富有革新思想

  • 口臭

    指口内呼出秽浊的臭气。又名口气、口殠。《诸病源候论·口臭候》:“口臭,由五脏六府不调,气上胸鬲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口齿唇舌病源流》:“虚火郁热,蕴于胸胃之间,则口臭,宜加减甘露饮,或心劳味厚之人,亦口

  • 荔枝干舌

    舌敛束缩短,舌面如荔枝干壳。为津液干涸至极,属危重之候(见清·杨云峰《临症验舌法》)。

  • 五粒回春丹

    即小儿回春丹,见该条。

  • 王处明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欠详。著有《玄秘会要针经》五卷。

  • 滇橄榄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庵摩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囊虫丸

    经验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茯苓、水蛭(滑石烫)、干漆(炭)、雷丸、大黄、僵蚕或蚕蛹(炒)、桃仁、黄连、牡丹皮、川乌、芫花(醋制)、橘红、五灵脂流浸膏。制成蜜丸,每丸重5克,每服1丸,1日2~3次,

  • 摩治法

    用推拿治病的方法。《石室秘录·摩治法》:“摩治者,抚摩以之也。譬如手足疼痛、脏腑瘀结、颈项强直,口眼歪斜是也。法当以人手为之按摩,则气血流通,痰病易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