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诗词古文>侯蒙生平

侯蒙生平介绍

侯蒙(1054~1121),字元功,密州高密(今属山东)人,北宋宋徽宗崇宁年间户部尚书,谥文穆。《全宋词》第一册收其词一首。《全宋文》卷二七○四收其文四篇。事迹见《宋史》卷三五一本传。>>查看侯蒙的诗词古文

轶事典故

  几位才情既高,品貌又佳的少女在大观园里搞累了赋诗的活儿,就想何不去填写词作来增添增添新鲜感?于是大家便因才女史湘云这“柳絮词”各自施展开了手脚,匆匆填写起来。跟平时逞才斗智的结果几乎一模一样,若论情感的悲凉和缠绵,那自然就没有人敢同黛玉一决高低的;而湘云之词也因情致妩媚被人称道。只是可惜得很,终生极爱赋诗填词的公子哥儿贾宝玉却又“落第”了。至于其中素以世俗眼光看问题并因此争得许多实惠的薛宝钗,她此次所填的词居然也被“众人拍案叫绝,都说:‘果然翻得好!自然这首为尊……’”而薛氏这首词牌名为《临江仙》的词作,其中最为警策也最为令人欣赏的,应该还是该词的结句:

  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!

  这令人歆羡不已的场景,即出现在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回“林黛玉重建桃花社,史湘云偶填柳絮词”。事实上,薛宝钗这警句却也并不是她的自创,而是有所蓝本的。她所借鉴着的词作,也正属于同一词牌的宋人作品;只是这宋人《临江仙》还涉及一个令人甚受鼓舞的故事呢!

  这故事的主人公,也就是如今籍贯山东高密的侯蒙(1054~1121)。这侯蒙先生后来的政绩可不简单,要知道,当年建议宋徽宗招降宋江并使之攻打方腊的主意就是他给出的;而他对徽宗皇帝就曾严肃地预告后来成为臭名昭著的奸相蔡京,平时若能做到心术端正的话,那蔡某人就肯定是一名亘古罕见的贤相了的①。诚然,侯先生还有其他方面可以称道的,比如他在地方上做官时为就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儿,这且按下不说;而他长得极为难看,却竟被人戏谑地称为“丑鬼”,亦即他属于那种一时半会儿难以结婚成家的主儿——却不无困扰着他了。但侯蒙却就是很能用功地去钻研着学问,对赋诗填词也颇感兴趣,并具有相当深湛的根柢。而侯蒙少年时便以聪明才智被人赞扬,但很不幸,他一连几次参加进士考试,居然都名落孙山了。这使得他不但内心受到难以形容的煎熬,而且还遭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冷嘲热讽。但侯蒙就是能挺得住,终于在他31岁那年,才算考取了当时也并不怎么了得的乡贡;只是他仍能以“聊胜于无”的心态,暂且用以自我解慰着。

  然而,这世界上最不缺少的,大概就是那些既无聊又浅薄的俗人了。他们总爱在人家业已布满伤口的地方撒盐,来表明他们自己这庸俗的“高明”。那年春天,骀荡的江风在轻轻地吹拂着垂柳,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大好时光。跟大家一样,因读书有些倦怠了的侯蒙,就出来把自己手中的风筝放飞。而此时,那些原本极其无聊和浅薄的人竟又团团围住侯蒙,故意打趣着问他何时才能考取进士。忽然间,不知是谁在大喊了声:“你们快看,王五的风筝上还画上了侯秀才那亮丽的尊容呢!”

  大家不由一阵哄笑起来;而侯蒙居然并不在乎王五这恶作剧,跟着大家一块儿大笑。同时,他从身边的小伙子手里要来了纸和笔,当场填写了他平生流传至今也就这么一阙的《临江仙》词②,并把它赠给在场的人,让他们同时与之放飞。

  近前一看,大家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!原来,侯秀才即席所填的是一阕《临江仙》词,其词曰:

  未遇行藏谁肯信?如今方表名踪。无端良匠画形容。当风轻借力③,一举入高 空。 才得吹嘘身渐稳,只疑远赴蟾宫。雨馀时候夕阳红。几人平地上,看我碧 霄中!

  默默地再次拜读着眼前侯蒙这首即兴而作的小令词,紧接着又端详了侯蒙一会儿,大家的神情便霎时严肃起来,乃至空气都快要凝固了。他们再也不敢随便拿侯蒙逗乐儿,因为他们知道,眼前这个侯秀才可未必就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!

  果然不出所料,第二年春闱考试,侯蒙一举成名,考取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进士。而且尤为令人艳羡的,不到50岁时,亦即在宋徽宗崇宁年间(1102~1106),他便做到了相当于现在民政部部长的户部尚书④,为天下读书人争上了一口奋发自励的气儿。

  阿袁按:① 以上具见《宋史·侯蒙传》。② 具见《全宋词》第一册最后一首。③ 时,洪迈《夷坚甲志》、《全宋词》第一册等均作“风”,似可从;然据冯梦龙《情史》说,则又作“时”也。④ 其后在大观四年(1110),据《宋宰辅编年录》卷一二载,侯蒙还做到除同知枢密院事等高官。

  ——以上载录于阿袁(即陈忠远)《宋词故事》(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)

生平

侯蒙(1054~1121),字元功,密州高密(今属山东)人。进士及第,调宝鸡尉,知柏乡县,徙襄邑。擢监察御史,进殿中侍御史。宋徽宗崇宁间上疏论十事,迁侍御史,改户部尚书。大观四年,除同知枢密院事(《宋宰辅编年录》卷一二),进尚书左丞。政和六年,为中书侍郎(同上书)。次年十月,罢知亳州,徙知东平府,未赴而卒,年六十八,谥文穆。侯蒙年过三十始登第,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以戏之,蒙赋《临江仙》词以答。《全宋词》第一册收其词一首。《全宋文》卷二七○四收其文四篇。事迹见《宋史》卷三五一本传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韩延之

    北魏南阳堵阳人,字显宗。仕晋为平西府录事参军。刘裕伐司马休之,致书密招,延之复书严辞拒之。又以刘裕父名翘,字显宗,遂以“显宗”为己字,名子曰翘,以示不臣刘氏。后奔姚兴,复入魏。明元帝以为武牢镇将,封鲁阳侯。

  • 赵毓楠

    赵毓楠,(1838-1925)字楚江。以国学生应乡试,挑充国史馆誉录,历任汉阳、宜昌、武昌知府。莅官勤朴,举措惠民。有《退思余录》。其诗见于《赵氏族谱》。

  • 赵昀

    赵昀(1205年1月26日―1264年11月16日),即宋理宗,南宋第五位皇帝(1224年9月17日—1264年11月16日在位),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。赵昀原名赵与莒,绍兴府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 嘉定十五年(1222年),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,赐名贵诚。嘉定十七年(1224年),立为宁宗皇子,赐名昀。宋宁宗死后,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。景定五年(1264年),赵昀在临安去世,在位四十年,享年六十岁。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,庙号理宗。葬于永穆陵。

  • 王褒(南北朝)

    王褒(约513~576年),字子渊,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南北朝文学家。东晋宰相王导之后(第三子王洽一脉),曾祖王俭、祖王骞、父王规,俱有重名。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。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、左仆射。西魏入侵江陵,《周书》本传称“褒本以文雅见知,一旦委以总戎,深自勉励,尽忠勤之节。被围之后,上下猜惧,元帝唯于褒深相委信。”江陵沦陷后入西魏,被扣留不复南返。授车骑大将军,仪同三司。孝闵帝宇文觉即位,封石泉县子,邑三百户。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,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,二人特被亲待。加开府仪同三司。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,迁小司空,后出为宜州刺史。建德年间去世,卒年六十四。子王鼒嗣。

  • 孙觌

    孙觌dí(1081~1169)字仲益,号鸿庆居士,常州晋陵(今江苏武进)人。孝宗乾道五年卒,年八十九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八)。孙觌为人依违无操,早年附汪伯彦、黄潜善,诋李纲,后复阿谀万俟卨,谤毁岳飞,《宋史》无传。孙觌善属文,尤长四六。著有《鸿庆居士集》、《内简尺犊》传世。

  • 李淦

    元建昌南城人,字性学。初长明道书院,世祖征为国子助教,改扬州儒学正,上书言叶李之罪,诏为江阴路教授,以旌直言。淦为文闳密深厚,博通星官浮屠道士百家之言。

  • 周良翰

    周良翰,字定安,号玉山。陕西蓝田县城周家巷人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中举,十六年(1659)进士。由于他治密政声远闻,内议迁升,时遇继母丧,丁忧归里。服满考选内阁中书未仕。居乡20余年,每日教诸生读书,治学严谨,受业者多有登科。曾纂修县志,邑人皆称先生而不呼名字。

  • 胡梅

    胡梅,明代,号东池,邵武(今福建邵武)人。善画山水,以清远自奇,与王显并为一时名手。

  • 刘昚虚

    刘昚虚(约714年—约767年),亦作慎虚,字全乙,亦字挺卿,号易轩,洪州新吴(今江西奉新县)人,盛唐著名诗人。约生于开元二年(约714年),约卒于大历二年(约767年)。20岁中进士,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,得中,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,为皇太子校勘经史;旋转崇文馆校书郎,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,均为从九品的小吏。殷璠《河岳英灵集》录其诗十一首。

  • 栖一

    栖一(832一?),晚唐诗僧。卒年与姓氏字号均不详,武昌(今湖北省武汉市)人。与贯休同时,诗名亦略同。长于七律,诗风遒拔雄劲,悲壮沉郁。作品多已散亡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二首,皆怀古之作。除《垓下怀古》外,另一首为《武昌怀古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