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诗词古文>丁鹤年生平

丁鹤年生平介绍

元末明初诗人、养生家,京城老字号“鹤年堂”创始人。诗人,有《丁鹤年集》传世。著名孝子,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。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,直到90岁去世。《四库全书》中收录的《丁孝子传》和《丁孝子诗》即是他的事迹。诗开篇赞曰:“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,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。”>>查看丁鹤年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至正十二年(1352),徐寿辉攻克武昌,年仅十八岁的丁鹤年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,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。后嫡母病逝于镇江,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。

  由于浙西日乱,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,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,推荐他做官,都被他一一回绝。不久,吉雅谟丁去世,鹤年生活无依无靠,几乎陷于绝境,只好“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,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”。

  当时,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,方氏“深忌色目人,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”。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,逃亡避祸,不得不“居简便夷俗,含凄效越吟”。

  他常寄居寺庙,结交了一批“禅侣”,也深得僧人的帮助。尝诗云:“赖有诸禅侣,情亲似弟兄。”保国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。丁鹤年也在这段人生中参禅、逃禅,并在《辨中边论》基础上完善、修行了佛教界的“中观理论”,保国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

  至正二十八年(1368)元退。政局逐渐安定,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,名其室为“海巢”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),各地交通多恢复,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。回武昌后,几经周折,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,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。

  创办鹤年堂

  永乐登基后,采取了对色目人的安抚、融合政策,京城也成为了色目人的聚居之地。于是丁鹤年去了北京,并且带去了慈水人、患难与共的农村医生乐良才,共赴北京穿街走巷行医。著名的鹤年堂药铺就是成立于当时,乐良才也成为了创办同仁堂的北京乐氏家族的祖宗。也可以说,丁鹤年是北京宁波商帮萌芽形成的领路人之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宗棠

    左宗棠(1812年11月10日—1885年9月5日),汉族,字季高,一字朴存,号湘上农人。湖南湘阴人。晚清重臣,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湘军著名将领,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。与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,二十岁乡试中举,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,但留意农事,遍读群书,钻研舆地、兵法。后由幕友而起,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,兴办洋务运动,镇压捻军,平定陕甘同治回乱,收复新疆,推动新疆建省。中法战争时,自请赴福建督师,光绪十一年(1885年)在福州病逝,享年七十三岁。追赠太傅,谥号“文襄”,并入祀昭忠祠、贤良祠。左宗棠著有《楚军营制》《朴存阁农书》等,其奏稿、文牍等辑为《左文襄公全集》,后人又辑有《左宗棠全集》。

  • 王沂孙

    王沂孙,字圣与,号碧山、中仙、玉笥山人。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,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。有《花外集》,又名《碧山乐府》。

  • 梁以樟

    梁以樟,字公狄,号鹪林,清苑人。明崇祯庚辰进士,官商丘知县。有《卬否集》。

  • 施琼芳

    施琼芳(1815—1868年)一名龙文,字见田,一字星阶,号珠垣,晋江西岑人,早年徙居台湾。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进士,任江苏知县,升任六部主事。请求养亲回乡,在台湾海东书院授徒,与诗友结社吟哦。著有《石兰山馆遗稿》等诗文集多种。

  • 王岳灵

    河东桑泉人。玄宗开元中进士。天宝中,官监察御史。后官至户部员外郎。工诗文。

  • 卢元明

    北魏范阳涿人,字幼章。卢昶子。涉历群书,兼有文义。临淮王元彧引为开府属。孝武帝时,封城阳县子,官中书侍郎。东魏孝静帝天平中,官至尚书右丞,兼黄门郎、本州大中正。性好玄理,作史子杂论数十篇。今存《剧鼠赋》、《嵩高山庙记》。

  • 王淮

    王准(1126年—1189年),字季海,金华城区人。南宋名相。绍兴十五年(1145年)考中进士,授临海尉。历任监察御史、右正言、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、太常少卿、中书舍人。官至左丞相,封鲁国公。淳熙十六年(1189年)卒,赠少师,谥文定。

  • 周紫芝

    周紫芝(1082-1155),南宋文学家。字少隐,号竹坡居士,宣城(今安徽宣州市)人。绍兴进士。高宗绍兴十五年,为礼、兵部架阁文字。高宗绍兴十七年(1147)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。历任枢密院编修官、右司员外郎。绍兴二十一年(1151)出知兴国军(治今湖北阳新),后退隐庐山。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、吕好问吕本中父子、葛立方以及秦桧等,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。约卒于绍兴末年。著有《太仓稊米集》、《竹坡诗话》、《竹坡词》。有子周畴。

  • 孙蜀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唐末诗人。与诗人方干友善,干有《别孙蜀》诗。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卷七一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李焕

    李焕,字仲文,小字丑瑰,北魏官员,赵郡平棘人。李焕,中书侍郎李盛兄弟隆的后裔。李焕有才干,与郦道元一同为李彪所知。恒州刺史穆泰占据代都而谋反,书侍御史李焕与任城王元澄审问查究他。李焕先驰马到州,宣旨晓谕,于是拘捕穆泰等人。景明初年,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用寿春之地归附,李焕以司空从事中郎为军司马,与杨大眼、奚康生等人迎接,从而执掌扬州事,赐爵容城伯。到荆蛮骚动,敕令李焕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慰抚他们,投降的有一万多家。任梁州刺史。当时武兴氐杨集起起兵叛逆,诏令李焕代任平西将军,督偏将大败集起的军队。又击败秦州叛贼吕苟儿,以及斩杀氐王杨定。返回朝廷,生病去世,赐赠幽州刺史,谥号为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