鮑俎
【源】 代北复姓(7,12,44,60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【源】 代北复姓(7,12,44,60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Gān’ěr【源】 彝族姓。又称〔美安甘尔〕(375)。
读音:A-yī【源】 彝族姓。什列、丁惹等家支均有阿依氏(375)。
读音:Bófēng【综】 《列子》圃泽之役有伯丰子(11,17)。张澍考证,无伯丰氏,列子弟子有百丰,姓百名丰(26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姓觿》收载,并注云:“《列子》 圃泽之役
读音:pí【源】系自姬姓。郑大夫裨谌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【变】亦作諀,见《姓氏辩证》(60,62)。【望】宣城(17,418)。【布】安徽芜湖、宣城等地均有此姓(62)。【人】裨惠,晋时宣
读音:zhān gē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60,62,71)。粘割,金时女真部落,部人散居西南路招讨司(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子镇为中心)等地(397),以部为氏。【变】 亦作粘合、粘葛、粘哥、
读音:běi máo【源】 系自子姓,见《世本》(4,7,60)。即北殷氏(4,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北髦〕(4,60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《世本》 ‘北髦氏,子姓
读音:Cì/Tsyh,Tsz【综】 荆有㐸飞,得宝剑于干越,见《洪武正韵》引《荀子》(86)。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㐸姓(427)。
读音:Yǎ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ī/Tzy,Dz【源】 鄑,春秋时地名(故城在今山东昌邑),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当以地为氏。
读音:Guōgōng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北京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注“郭”云: “春秋有郭公,遂以为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尚友录》云: “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