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朗
【综】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阿朗氏(259)。
【综】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阿朗氏(259)。
读音:Xuánféng【源】 少昊之官,司分者也,后以为氏,见《万姓统谱》(63)。
读音:Wùliánghé/Uriyanghai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兀良合系元时部落,为成吉思汗五世祖敦必乃之属民,以部为氏(57,397)。今蒙古族仍有此姓(384)。【变】 亦译〔兀良罕〕(57)
读音:Zhuōěrhéqì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克尔伦(一作克噜伦)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为清蒙八旗姓氏之一,世居克噜伦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Jià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阳城有此姓(309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
读音:Shān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千家姓》收载;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载,其注云:“古‘删’字。”《姓纂》云:“人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Bàdí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子罢敌,灵王之子,后以为氏(17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《路史》 ‘楚公族有罢敌氏’,楚公子罢敌,灵王子,后以
读音:Lāmù【源】 纳西族姓。以虎为图腾的家名(432)。【布】云南(432)、河北三河(285)等地均有此姓。纳西族姓氏。今云南宁蒗之永宁有分布,原意为“母虎”,当以氏族图腾为家名,并以代姓。
读音:shòu qiú【源】 见《魏书》(7,9,24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受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姓解》云: “《(后)魏书》有受酋氏。”或作受
读音:Dèng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。商王武丁封其叔父于邓,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古有邓国,本曼姓,其后世以国名为姓氏。三是为李姓所改。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
读音:Lùyèliè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黑龙江、三姓等地(23,63,180,260)。按,清时三姓城,故址在今黑龙江依兰,又名依兰哈拉,满语“依兰”为三,“哈拉”为姓。因努叶勒、葛依克勒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