鄮
【源】 越人以郡为姓,明州鄮县(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东)是也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7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贸氏(91)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鄮孜,东汉时人(7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《姓纂》 云: “越人, 以郡为姓。今明州县是也。”县, 汉时属会稽郡, 地在今浙江鄞县。
【源】 越人以郡为姓,明州鄮县(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东)是也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7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贸氏(91)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鄮孜,东汉时人(7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《姓纂》 云: “越人, 以郡为姓。今明州县是也。”县, 汉时属会稽郡, 地在今浙江鄞县。
读音:Gē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大陆北方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载,其注云: “罕见姓,现代北方有。”末详其源。
读音:Fúfú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茄”引 《玄中记》 云: “黄帝之臣茄丰氏有罪,刑而放之,扶伏而去,是为扶伏氏。”
读音:Wēnshì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魏书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北魏姓。北魏有温世夫毕。”
读音:Lì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北京(91)、四川郫县(62)、成都(91)、陕西城固(383)、台湾屏东、高雄(68、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四川之成都、郫县等地有分布。郫县等
读音:Zhòuwēntái【综】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读音:Guō郭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居住地为姓氏。古代将居住之地作为姓氏的,有城、郭、园、池等。郭为外城因为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氏。二是以封邑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文王之弟封于虢,或称“虢公”
读音:Tūbódǎi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秃伯歹氏(130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图卜岱〕(24)。元代 “色目人” 姓氏。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
读音:Xiù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Hēiyún《姓氏词典》据《简明中国通史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,系出轩辕氏。”
读音:dì lián后魏有地连氏,又地伦氏,代北人复姓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