邑
【源】 相传为黄帝之臣邑夷之后,见《姓考》(15,60)。【布】 晋时阳平(故治在今安徽灵壁南)有邑姓(60,62)。今大陆仍有此姓(91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《姓考》: ‘黄帝臣邑夷之后。’晋时阳平有邑姓。”②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注云:“系邑由氏所改。”
【源】 相传为黄帝之臣邑夷之后,见《姓考》(15,60)。【布】 晋时阳平(故治在今安徽灵壁南)有邑姓(60,62)。今大陆仍有此姓(91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《姓考》: ‘黄帝臣邑夷之后。’晋时阳平有邑姓。”②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注云:“系邑由氏所改。”
读音:tú hé【源】 春秋时楚人临上洛,左师军于菟和,是以地为氏(60,62)。菟和山在今陕西商县东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左传》: ‘楚司马军於菟和’,是以地为氏。
读音:Táogāochǔkè/Torocuk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、巴彦塔拉、巴彦尔灯苏木均有此姓(384)。
读音:Yángsūn【源】春秋时秦下大夫杨孙,为穆公戍郑,密谋取郑,事觉奔宋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7,17)。 【人】杨孙皓,秦始皇时大夫(9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
读音:Zhà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。一说与寨氏同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ùnóng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西盟永广寨,以地名为姓(160)。
读音:Xiǎ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ólián【综】 宋、元时蒙古人姓(238)。
读音:Xià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福建之邵武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中国姓氏集汇编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Púlá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,随魏内迁。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》收载: “仆阑氏,后改为仆氏。”或作“僕蘭(仆兰)”。姑兼收以备考。
读音:Hèlóu【综】代北姓。后改为楼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9,17,25)。亦作贺娄氏(27)。 【人】贺楼伏莲,亦作楼伏莲,代人,世为酋帅,北魏时以战功封安邑侯,累官镇西大将军(70)。历史上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