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gū
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21)。或其先因被辜自悔,以辜为氏,如救氏、赦氏、谴氏之类(60,62)。②据传南宋辛弃疾故后,子孙遭迫,第二子避入江西贵溪,遂在辛上加古为辜氏,今江西多辜氏,或为其后裔。【望】 南昌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3%。尤以四川、江西等省多此姓。【人】 辜甫,宋时泉州人,嘉祐登科(12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安徽之贵池,江西之金溪、峡江,贵州之江口,四川之南江、合江,云南之陇川,广东之澄海,台湾之台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苗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其先因被辜自悔,以辜为氏。如救氏、赦氏、谴氏之类。” 其引 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泉州晋安有此姓。”

宋代有辜甫,泉州人,嘉祐登科; 元代有辜中,永丰尹; 明代有辜皋,德兴知县; 又有辜敏,永乐进士; 清代有辜六麟,康熙庚辰进士; 又,清末有辜鸿铭,学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ào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道国(故城在今河南确山东北20里故道城镇)为姬姓国,春秋时灭于楚,子孙以国为氏(12,17,60)。②宋、元、明时云南勐泐主之姓,系傣族(436)。③蒙古族姓(369)

  • 毗邪

    读音:Píxi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梁书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南朝梁有毗邪跋摩。”

  • 读音:háo【音】 音Hé(7)、Hao(91),均误。【源】 郑灵公字子貉,或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狢〕(17)。【望】 代郡(17,418)。【人】 貉安,汉时人,见《印

  • 蒲鲜

    读音:pú xiān金姓,望出广平。泰和六年正月,宋吴曦围抹熟龙堡部,将蒲鲜长安击走之。(见《金史·章宗纪》)

  • 读音:Hán韩姓来源有五个。一, 是黄帝之孙韩流的后代。二, 以封国为姓。公元前11世纪中叶, 西周灭商, 实行分封制。周公旦封周成王之弟于韩。韩国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, 韩国亡国之后, 国人便以韩为

  • 陸範

    读音:Lùfàn【综】 系陆、范二单姓所合。北京有此姓。

  • 鄂卓克

    读音:zhuók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六十五之妻为鄂卓克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dǎ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宋时丹眉流国使臣有打吉、打腊,见《宋史》(60,62)。【布】 清时四川有此姓(60,62)。今大陆仍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

  • 鄂爾敦

    读音:Èěrdū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敖汉(23,63)。【人】 鄂尔敦和济格尔,清蒙古镶蓝旗人,世居敖汉,从征吴三桂阵亡,赠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

  • 读音:pí【源】系自姬姓。郑大夫裨谌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【变】亦作諀,见《姓氏辩证》(60,62)。【望】宣城(17,418)。【布】安徽芜湖、宣城等地均有此姓(62)。【人】裨惠,晋时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