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Guàn

【源】 ①贯,即��,古贯国,济阴蒙泽(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6里)即其故址,其后以国为氏(7,11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有原伯氏。周大夫原伯贯之后,子孙以王父名为氏(60,91)。④元时阿里海牙之孙贯云石,其父名贯只哥,云石遂以父名第一字为姓(17,60,91)。【望】上谷、西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江西修水(304)、浙江余姚(389)、北京、天津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贯珠,战国时齐国人,见《姓苑》(7,11,1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阳泉,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商代有贯国,《左传》: “周初分鲁侯以贯国之鼎。”其后或以国为氏。(《姓氏考略》 将其归入 “以地为氏” 之列。)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原伯贯之后。” 原亦姬姓国,为晋所灭。其后或以祖上名字为氏。系出姬姓。③或为毌氏所改,《中文大字典》 据 《字汇补》注: “本毌丘复姓,后去丘为毌氏。又作贯氏。” ④为元代蒙古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以名为氏》载:元苏尔约苏哈雅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译作“云石海涯”。又,“云石海涯乃蒙古姓苏尔约苏哈雅” 之别译,称“小云石海涯” 以与 “” 云石海涯相别耳,犹称张姓父子为老张、小张等。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称“本名小云石海涯”,误矣。) 以父名格济格,因音讹为 “贯只歌”,遂以贯为氏。

战国时有贯珠; 汉人有贯高; 晋代有贯志; 明代有贯元顗,横州知州; 又有贯义,指挥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怒扒

    读音:Nùbā【综】 傈僳族姓。世居云南碧江二区南熬甲村,其先原为怒族,后融合于傈僳族(148)。

  • 读音:lǎo【源】 ①古帝颛顼之子号老童,其后有老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9,12,17)。②春秋时楚老聃(姓李名耳),老莱子之后,以其老也,故以老称之,其后遂以老为氏(1,12,17)。③春秋时宋

  • 茅地

    读音:máo dì【源】 系自曹姓,见《姓考》(17)。春秋时邾子之后有茅地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又,春秋时邾大夫茅地之后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 云:

  • 賴陳

    读音:Làichén【综】 由赖、陈二姓合成,北京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注据《半月谈》1992年第18期称: “当代璧联姓,今广西省北海市有此姓。”

  • 读音:qīn亲,周有亲弗,汉亲肥、亲宋。(见《正字通》)

  • 读音:Ruì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晋城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主兵锐者”,“以事为氏”。“齐有锐司徒,女嫁为辟司徒

  • 读音:chù【源】 彳亍义通于踯躅,或为行氏所变,见《姓氏寻源》(7,60,62)。【布】 春秋时河东(秦置河东郡,故治在今山西永济)有亍氏(1,7,9,60)。今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亍衡,楚

  • 補祿

    读音:Bǔlù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据《英贤传》云: “晋惠帝时殿中中郎将补禄彪。”未详其源。(按: 《姓氏词典》引作“晋惠帝时有殿中中郎将补禄文”。与郑注不同。)

  • 读音:Wè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。唐以前无闻(12,15,62)。五胡夏王赫连定之弟谓以代之后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望】开封(17,60,418)。【布】台湾彰化有此姓(68,261)。【人

  • 蘇完瓜爾佳

    读音:Sūwán'guāěrjiā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咸丰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胜保,姓此氏。”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