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陳
【源】 南北朝时敕勒一部落,以部为姓(425)。
【源】 南北朝时敕勒一部落,以部为姓(425)。
读音:jì lǎo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宋戴公之裔有华氏,华氏有华季老,其子孙遂以名为氏,见《世本》(4,7,21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子姓。宋华氏有华
读音:Dàzhēng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下邳 (今江苏邳县) 人有此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Zūnzhā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 收载,“宋有尊毡磨壁,”未详其源。(按:疑此非姓,姑收录以备考。)
读音:Yàooluógě【源】唐时回纥内九族第一姓为药罗葛氏(7,15,17,21,60)。【变】①作〔药葛罗〕(11,60),误。②至五代、北宋时称夜落隔氏(198)。【人】药罗葛菩萨,唐时回鹘长子
读音:Guǒēnráo佤族姓氏。居云南之沦源、澜沧一带,或改单姓“陈”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佤族》。
读音:Fú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祖辈名号为姓氏,源于风姓,伏羲后裔。伏羲氏苗裔,有用“伏”作为自己姓氏者,遂成伏姓。二是改姓。北魏俟伏斤氏改为伏氏。伏姓春秋战国时主要分布于山东章
读音:Hùdū【综】 元时有进士护都沓儿(17,5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 《元史》 有进士护都沓
读音:Lèi【源】 ①青阳氏(即黄帝)娶干类氏(即嫘祖),生少昊,后有类氏(8,14,21,60)。②夷姓,见《姓苑》(11,21)。【望】 高密(17,418)。【布】 山东长清(317)、沂水(3
读音:Zhànlú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姓氏急就篇》注云:“即湛卢氏。”
读音:Húlǔgǔsī【综】 清时满洲人姓(43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