舅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狐偃,字子犯,为文公重耳之舅,因以为氏(7,9,11,12,15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晋大夫舅犯之后也。姬姓,狐氏。晋惠公、文公皆狐氏甥,故以犯为舅,因以为氏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、《姓氏词典》 皆列有二源: ① “晋大夫狐偃,为文公重耳之舅,因以为氏。” 源于狐姓。② “晋大夫舅犯之后”源于姬姓。(按: 误矣。狐偃,字子犯。因为文公母舅,故或称 “舅犯”。狐偃、舅犯,实同一个人,不当分为二源。)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狐偃,字子犯,为文公重耳之舅,因以为氏(7,9,11,12,15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晋大夫舅犯之后也。姬姓,狐氏。晋惠公、文公皆狐氏甥,故以犯为舅,因以为氏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、《姓氏词典》 皆列有二源: ① “晋大夫狐偃,为文公重耳之舅,因以为氏。” 源于狐姓。② “晋大夫舅犯之后”源于姬姓。(按: 误矣。狐偃,字子犯。因为文公母舅,故或称 “舅犯”。狐偃、舅犯,实同一个人,不当分为二源。)
读音:jiǔ【源】 ①上古神农之师九灵,为九姓之始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商纣以西伯昌、九侯、鄂侯为三公,九侯即鬼侯,为纣所杀,其后有九氏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河南洛阳县西南50里有九侯城
读音:Pǔ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7,63)。②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辽宁开源、抚顺、黑龙江呼兰(62)、台湾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 收载,
读音:Lìngjiè【源】 西夏党项族姓(54,95,101)。【人】 令介讹遇,西夏米脂守将,宋元丰四年降宋(54,101)。
读音:Hà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安冲阿之妻为哈佳氏(260)。
读音:Zǐcháo【源】 春秋时宋国司寇公子朝之后,见《姓苑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,其据《姓苑》注云: “源于子姓,春秋时宋司寇公子朝之后。”
读音:Wéi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昭公之子公为之后,以字为氏,见《世本》(12,17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为〕(86)。【望】 南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山西汾阳(278)、云南东川(380
读音:Tōngsāilǐ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萨哈尔察(23,63,260)。
读音:Càiwáng【综】源出不详,或系蔡、王两单姓所合成。今台湾高雄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Héhé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Méishíkēfū俄罗斯族姓氏。汉意为袋子,或指物以为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俄罗斯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