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Mián

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緜上(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南),子孙因邑为氏,见《姓苑》(6,7,12,17,60)。②北魏时蠕蠕人尔緜氏改为緜氏(21,60,70)。 【变】 亦作绵(7,17)。 【望】 河南、梓潼(17,21,60)。 【人】 緜驹,春秋时齐人,善歌(7,9,17)。緜思,晋时京兆太守张方之心腹(12,68)。

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晋大夫食采绵上,因氏焉。” 此以邑为氏。綿上,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介休县南四十里之介山下; ②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尔朱氏后改为綿氏; 又,尔綿氏亦改绵氏。”(按: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无 “尔朱” 氏; 尔緜,作 “尒緜”。今“”、“綿”,一并简化作 “”。) 望出河南、梓潼。

春秋晋张方腹心有緜思; 《孟子》 载有緜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bǐng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公族有秉氏(17,60)。②古时邴、秉相通,故邴氏亦作秉氏(60)。【望】 扶风(17,418)。【布】 湖北钟祥(388)、台湾彰化(64,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

  • 伯比

    读音:bó bǐ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君若敖之后(6,7,12,60)。【人】 伯比仲华,楚怀王大夫(6,7,12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芈姓,楚若敖之后

  • 读音:Yā【源】 押衙为官名,或世官者之后以为氏(62)。亦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【布】北京、辽宁沈阳(91)、河南禹县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景县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,辽宁之

  • 读音:Zhuī【源】①殷武丁封季父于河北曼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境),曰蔓侯,后灭于楚,其后有邓氏、登氏、邓侯氏、养氏、聃氏、骓氏(8,14,21,60)。古有骓国,在楚,《左传》庄公六年,邓侯所谓骓甥是

  • 读音:xù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浙江萧山(209)、江苏高淳(305)、广西钦州(364)、湖北蒲圻(372)、贵州赤水(442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多此姓:

  • 读音:Mèi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,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据《姓考》注云: “以邑名为姓氏。妹,一作 ‘沬’

  • 虵丘

    读音:Shéqiū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收载并注此音,其注云:“即蛇丘氏。”详见“蛇丘”条。

  • 烏濟奇特

    读音:Wūjǐqí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克什克腾(23,63)。【人】 乌济奇特噶尔玛,清正蓝旗人,世居克什克腾,从征吴三桂有功,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Jiá【源】 ①周成王定鼎于郏鄏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,居者以为氏(15,17,21,60)。②春秋时郑大夫郏张,其先食采于郏乡(故城在今河南郏县),以邑为氏(6,7,9,12,60)。③春秋时楚

  • 曾行

    读音:Zēngháng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属载佤支系,汉姓为黄(16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