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uān

【源】 ①古有端国(故城在今山西沁水东北),春秋时灭于晋,晋大夫食采于端,因氏(17)。②战国时韩、魏、赵瓜分晋,封晋君于端,子孙因氏(60,62)。③春秋时孔子弟子子贡,本姓端木,后省文称端氏,今江苏溧水端氏出于此(17,60)。【望】东阳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端复初,明时溧水人,本姓端木,官湖广参政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景县、黄骅、围场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塔城,江西之新余,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 ①其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晋既分,乃封其君於端氏,因为氏。”端氏故城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。②又据 《端家谱》 注云: “又出於孔门弟子子贡,本姓端木,后以省文称端氏。” 此则系端木氏所改。③又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云: “古有端氏国,灭于晋。晋大夫食采於端,因氏。”此端氏国既“灭於晋”,当与三家分晋后之 “封其君於端氏”者不同,端氏国后或有以国为氏者; 且,“晋大夫食采於端”,当与“封其君於端氏” 亦有所不同,知此当以邑为氏。

元代有端真; 明代有端澄,洪武进士; 又有端宏,当涂人,景泰进士,湘王府长史; 又有端淑卿,女诗人; 清代有端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盞

    读音:Chìzhǎn【综】 ①金时女真人姓(17,60,71)。后改为张氏,见《北风扬沙录》(71)及《金史·赤盏晖传》(56,71)。②赤盏即颜盏,见周春《辽金元姓谱》(33)。③石盏、赤盏、食盏,

  • 代芈

    读音:Dàimǐ【综】 湘西苗族姓(116)。

  • 伯要

    读音:Bóyào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或系巴约特氏之异译。买买,蒙古伯要氏,元至正中由中政院同知迁秘书卿,见《元秘书监志》(399)。

  • 读音:Cóng【源】①尧伐崇、枝、胥、敖四国,后有丛氏,见《国名纪》(17)。又,唐尧时有丛枝,其后有丛氏(60,62)。②汉秺侯、匈奴休屠王之太子金日磾之后,迁丛家岘(今山东文登境),遂以丛为氏,见

  • 伯牙吾台

    读音:Bóyáwútái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蒙古族姓,元礼部尚书泰不华,姓此氏。”(按: 疑此即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所收之“伯要歹” 之别译); 《续

  • 卢门

    读音:lú mén齐大夫后有卢门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斡朗

    读音:Wòlǎng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收载。或作“鄂嫩”。发祥于鄂嫩河(黑龙江之旧称),因以河名为姓,或取其首音,谐以音近之汉字鄂、吴、敖等而为单姓。

  • 子功

    读音:zǐ gōng齐后有子功氏。(见《路史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齐后有子功氏。”一作“子工”。

  • 斮骨

    读音:Zhuógǔ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有载,其注 “斫骨”云: “一作 ‘斮骨’。历史上鲜卑族复姓。北齐有斫骨光弁。”

  • 穆佳

    读音:Mù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额木赫索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后改为穆氏(180)。【人】清镶红旗满洲马甲保住之妻为穆佳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额木赫、索罗地方,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