渫
【源】 古有贤人渫子(7,12,15,17)。渫氏当系其后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渫昇,明时山西人,成化举人,任邓州知州(12,21,60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入声部。其注云: “古有渫子,贤人也。见《韩子》。”据此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传说为古贤人渫子的后代。”
明代有渫昇,邓州知州。
【源】 古有贤人渫子(7,12,15,17)。渫氏当系其后。【望】 会稽(17,418)。【人】 渫昇,明时山西人,成化举人,任邓州知州(12,21,60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入声部。其注云: “古有渫子,贤人也。见《韩子》。”据此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传说为古贤人渫子的后代。”
明代有渫昇,邓州知州。
读音:Wūhuán【源】 乌桓出自东胡,汉初,匈奴冒顿灭其国(故治在今山西境北外),余部保乌桓山,因号乌桓。以国为氏(27,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乌丸氏、桓氏(27,60)。②亦作〔古丸〕(27)。
读音:zāng wé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大夫臧孙辰,字文仲,谥文,后有臧文氏(6,7,12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。鲁大夫臧文仲之后。”又,其注
读音:páng【源】 ①嬴秦之裔有旁氏(8,60,62)。②秦时陈涉之相国旁君之后(60,62)。③西羌有旁姓(60,63)。【变】 一作〔㫄〕(17,60)。【望】 西平(17,60,
读音:Yǐng【源】颍,春秋时郑地(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),颍水所出,郑大夫考叔为颍谷封人,因氏(7,9,11,12,60)。 【变】亦作颖(60)、〔頴〕(19,21,62)。 【望】陈留(17,6
读音:Niǔgé【源】 彝族姓。亦作〔节窝纽戈〕(132)。
读音:kè【源】 春秋时齐田和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)。一说,春秋时陈大夫之后(17)。【望】 陈留(17,60,418)。【人】 恪启,晋时郎中令(6,7,12,17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
读音:Húlí【综】 东晋末夏国赫连勃勃之尚书斛黎文,见《南燕录》(21)、《通鉴》(24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西夏录》有尚书斛黎·文。”则当出自
读音:Hàgābùruì【综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435)。
读音:Tuòtè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以部为氏(71)。【变】一作〔孛特本〕(71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托尔特〕(63)。【人】孛特本逐斡,金时孛特本部节度使(71)。
读音:Sī司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。神农时有官名司怪,专事占卜,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,称司氏。二是改姓而来。由司马、司寇、司德、司城等姓氏中改为单姓司者。三是少数民族改姓。蒙古族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