涷
【综】 或系东氏因事所改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【综】 或系东氏因事所改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Wé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浙江江山(325)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昌黎、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
读音:Qǐyán【源】 合不勒,蒙古孛儿只斤部首领,以乞颜为氏。成吉思汗曾祖,为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(436)。【人】 汪古儿,乞颜氏,元太祖时授千户,见《新元史》(399)。
读音:sù【源】 ①玊为西番国名,音粟(Sù),其国人入中原者以国为姓(62,239)。 ②玉石之玉作玉,攻玉之玊工(即凿玉之宝石)作玊(60)。或系玊工之后,以职为氏。 ③一说,汉武帝时公玉带即公玊
读音:yú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àibù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扎库木、佛阿拉(23,63)。【变】清满洲正白旗、正黄旗中均有赖卜氏(259),镶黄旗汉军监生高懋勋之妻为来布氏(260),〔赖卜〕、〔来布〕等似均系赖
读音:Lúmén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卢门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齐大夫后有卢门氏。”未得其详。
读音:Jì冀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邑名为姓氏,出自姬姓,晋大夫郤芮被封于冀,其子孙后代遂以邑为姓氏;二是以国名为姓氏,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,春秋时灭于晋,后代遂以国为姓氏。冀姓发源于春
读音:Gǔyě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有载。其注“鹘也gǔyě”云: “亦作 ‘鹘野’,历史上的罕见姓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注“鹘也”亦云: “即鹘野氏。(按: 《通志·氏族略》 既列
读音:Yúhélǐ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闲散博尔吞之妻为俞和里氏(260)。
读音:Hún【源】 ①太昊(即伏羲)之良佐浑沌之后有浑氏、沌氏、屯氏(8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偃,其孙为游氏。游氏之孙罕为郑大夫,其子宽,又别为浑氏(7,17,60)。③北魏时鲜卑族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