毌丘
【源】 毌丘,为春秋时卫国之邑(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),以地为氏(60,62)。一说,毌丘为古时贯国(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0里),后属宋地。毌,古与贯通,盖古字从省,贯去贝为毌,以国为氏(17)。【变】 ①清时为避孔子名讳,改丘为邱。 ②毌丘亦作毋丘(17)。
罕见复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注云: “卫邑,以地为氏。”亦写作“贯丘”。《括地志》云: “故贯城即古贯国,今名蒙泽城,在曹州济阳县南五十里也。”(按:今山东曹县南有蒙泽城。)后以为氏,或改为单姓毌、丘氏。
【源】 毌丘,为春秋时卫国之邑(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),以地为氏(60,62)。一说,毌丘为古时贯国(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0里),后属宋地。毌,古与贯通,盖古字从省,贯去贝为毌,以国为氏(17)。【变】 ①清时为避孔子名讳,改丘为邱。 ②毌丘亦作毋丘(17)。
罕见复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注云: “卫邑,以地为氏。”亦写作“贯丘”。《括地志》云: “故贯城即古贯国,今名蒙泽城,在曹州济阳县南五十里也。”(按:今山东曹县南有蒙泽城。)后以为氏,或改为单姓毌、丘氏。
读音:zhōu gài晋孝公时姓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Zīwú【源】 春秋时鲁大夫玆毋还之后(7,9,62)。一说,玆毋还为齐大夫(6,12,15),误(7)。【变】 亦作〔玆母〕(6,7,9,12),〔玆无〕(17),〔兹毋〕(60)。【人】 玆
读音:Cù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四川成都(91)、陕西扶风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台湾、四川之成都有分布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áiyàn【综】 土族姓。白彦系土族语,意曰富裕,汉姓为白、富、傅等(195)。
读音:zhù yǔ【源】 春秋时卫大夫祝圉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2,60)。【人】 祝圉遥,汉时侍御史(12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卫祝圉之后”,此以名氏为氏
读音:Hóng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洪鄂系地名,以地为氏(23)。凡十一派,出长白山、吉林、哈达、叶赫、叶赫哈达、洪鄂哈达、佳木秦、额尔敏、雅尔湖、乌喇、白都纳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
读音:Bāyīyàtí【综】 裕固族姓。五个家、八个家、大头目家、杨哥家等部落均有此姓,世居甘肃南县,清末民初,采用汉姓吴、巴、白(198)。裕固族姓氏。本户族名,以之为姓。后或改单姓白、巴、吴等。巴
读音:Gàn/Gann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淦之俗写,或系淦之省点而改,有别于淦氏,犹如庞厐、涂凃、淩凌等姓。【布】 台湾台中有此姓(68,261)。【人】 凎安,宋时曲江人,靖州人,知靖州
读音:Gětiān【源】 古帝葛天氏之后以号为氏,见《通志·氏族略序》(12,63)。
读音:Fólè【综】清正白旗满洲闲散鄂摩之妻为佛勒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