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,11,12,16,17)。当以检察得姓(60,62)。【变】 汉时检明避仇改为简(15,63)。【望】 句章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四川武胜(321)、山东新泰(359)、上海(9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检其,汉时句章尉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、山东之龙口、山西之临汾、贵州之紫云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源; 《姓氏考略》注引张澍之语云:“以检察得姓。”
汉代有检其明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,11,12,16,17)。当以检察得姓(60,62)。【变】 汉时检明避仇改为简(15,63)。【望】 句章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四川武胜(321)、山东新泰(359)、上海(9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检其,汉时句章尉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、山东之龙口、山西之临汾、贵州之紫云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源; 《姓氏考略》注引张澍之语云:“以检察得姓。”
汉代有检其明。
读音:Zuǒ【源】 ①汉族姓,明时已有,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②满、蒙古(344)、黎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佐皓,明时博兴人,正统中任登封县丞(15,21)。现
读音:Sīwēnɡ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,汉姓为保(161)。
读音:Yìqǐliè【源】 ①元时女真人姓(57)。亦乞烈在辽时为敌烈氏,以部为氏。元时为蒙古迭儿列斤部一支,游牧于额尔古纳河附近(397)。至明、清,又改称纽祜禄氏(180,181)。②元时琳沁巴丹
读音:Kēěrqì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塔滨格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科尔亲〕(260)。 ②清镶白旗蒙古马甲巴雅尔雅之妻为喀尔钦,镶红旗蒙古护军法贵之妻为喀尔亲氏,正白旗蒙古
读音:Shúwéi【源】 西夏人姓(3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舒威〕(24)。【人】 孰嵬英,西夏武节大夫(24,31)。
读音:Mùshī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狄俄纽双家支,四川布拖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Liǔ柳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展姓。春秋时鲁国展禽,食采于柳下(今河南濮阳城东),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,称为柳姓。柳姓最早繁衍于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。鲁国为楚所灭后,柳姓有入居
读音:guā tiǎn【源】 家有瓜田,因以为氏(60,62)。【人】 瓜田仪,汉时临淮人,王莽时盗贼(6,9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家
读音:zǐ qiān齐大夫后有子牵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Táng/Tar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