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餘
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下军大夫梁馀子养,本卫国人,其后以梁馀为氏(6,7,9,12,60)。当为梁氏在故国者,宜曰梁馀氏(7)。②伯益之裔秦仲封于襄,又分其子康于夏阳,为梁伯,其后遂有梁氏、梁馀氏、梁于氏(6,17,19,21)。【变】 一作梁于(17,60)。【望】 汲郡(418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晋下军御梁馀子养之后。” “以族为氏”,一作“梁于”。
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下军大夫梁馀子养,本卫国人,其后以梁馀为氏(6,7,9,12,60)。当为梁氏在故国者,宜曰梁馀氏(7)。②伯益之裔秦仲封于襄,又分其子康于夏阳,为梁伯,其后遂有梁氏、梁馀氏、梁于氏(6,17,19,21)。【变】 一作梁于(17,60)。【望】 汲郡(418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晋下军御梁馀子养之后。” “以族为氏”,一作“梁于”。
读音:Zhēng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其源:①其据《姓谱》注云:“以乐器为姓氏。钲,古代一种乐器,用铜制作,在行军时敲打。”②又引《姓氏考》注称:“以官名为姓氏。‘当是古代军中掌管
读音:Rìhóuluǒzǐ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阿杜尔仆家支(375)。
读音:Xiélín【综】 偕林波士,台湾宜兰人,原姓林,其祖父为纪念来台传教的马偕博士而于5岁时为其加冠偕姓(67)。
读音:lǜ【源】 ①汉王莽时有律人,见《梦溪笔谈》。律人为官名,或以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 ②或为斛律氏、耶律氏所改(60,62)。【布】 河南遂平(62)、吉林扶余(
读音:Sǎzhú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森济岱”。
读音:zǐ zhàn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桓子之子书,字子占,其后以字为氏(4,12,17,60)。又,陈公子完之裔孙陈无字之子书,字子占,后人以字为氏(4)。又,陈威子占书,书生良坚,子以王父字
读音:Yào/Yaw, Yau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
读音:lòu今辽东有此姓。(见《姓苑》)
读音:Yīn殷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子姓。周武王灭纣,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,商朝其他贵族子孙不得封者,以故国名为氏,称为殷姓。二是以水名为姓氏。因临殷水居住,其居民遂以
读音:Āěrl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)。阿尔拉原为元时部名,即阿尔剌,以部为氏,至清改译为阿尔拉(23)。【变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阿喇喇氏(256),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