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Huì

【音】 会氏有绘(Huì)、郐(Kuài)二音,且源出不同(17)。参见会(Kuài)姓。【源】 ①系自偃姓。皋陶之后有会氏(17,60,62)。②系自妘姓。陆终之子会人(一作会乙)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2,24)。③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伯之后有会氏(17)。【望】 武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河北隆化(344)、乐亭(334)、河南淮阳(29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广东顺德(363)、台湾基隆、屏东(68,261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浙江余姚(389)、山东苍山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会栩,汉时武阳令(6,7,9,21)。会同,明正德中任江西雩都县丞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上海之松江,山东之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大同、长治、晋城、忻州,河南之卢氏、义马,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 “” 云: “郐氏,房姓,即郐仲之国,本祝融之墟,在溱洧之间,为郑武公所并,遂为新郑。今新郑县东北三十五里有古郐城是也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……或去邑为会氏。” ②其引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陆终之子会乙之后, 䢵姓。” 又,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补遗·以名为氏》 引作: “陆终第六子会人之后。”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作 “陆终第六子会之后。” 有脱误。) 此以名为氏, 系出䢵姓。 䢵, 亦作“”。 (按: 会人, 亦作 “郐人”, 亦当指郐国。) ③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臯陶之后有会氏。” 此当系出偃姓。

一音kuài。(按: 古 “” 音有二,或音huì; 或音kuài,此由 “” 省而得,以国为氏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 “子男之国。虢、会为大。” 颜师古注: “会,读曰郐,字或作桧。”)

汉代有会炳; 又有会栩,武阳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Bǐ/Bii,P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
  • 米撒

    读音:Mǐsā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魏佳

    读音:Wèijiā【综】 清世宗孝仪纯皇后为魏佳氏(72)。正黄旗满洲鸟枪护军朱明阿之妻为魏佳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Xiá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台湾彰化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南之义马,山西之阳泉、长治、临汾等地有分布,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

  • 读音:yè【源】 ①掖,为春秋时莱国地(故城在今山东掖县),以地为氏(60,62)。②宫殿中旁舍,为后妃宫嫔所居,称掖庭,负责掖庭之官为掖庭令(62,91)。以官为氏(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

  • 耶未

    读音:Yēwēi【源】 西夏人姓(95)。

  • 读音:Kǎn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云南之兰坪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汉族砍姓之源未详,疑乃坎姓分族。傈僳族之砍姓,因其老姓 “蚩”,汉意为 “用大刀砍”

  • 薩喇圖

    读音:Sàlǎtú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)。【变】清蒙古镶蓝旗中有萨拉图氏(259),〔萨拉图〕似即萨喇图之异译。【人】萨喇图阿海,清正蓝旗人,世居叶赫,从征耿精忠阵亡,赠云骑尉(

  • 囊嘉特

    读音:Nángjiātè【源】 ①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科尔沁(23,63)。②今蒙古族有囊家台氏,〔囊家台〕似即囊嘉特之异译。【布】 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(384)。【人】 囊嘉特乌拉岱,清蒙古正蓝

  • 常丘

    读音:Chángqiū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7,62)。即商丘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常邱〕(17)。【人】 《风俗通》有常丘崎(9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