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伯
【源】 周大夫暴伯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
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【源】 周大夫暴伯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
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Gānzhōu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史》 收载,“元有甘州不花。”未详其他。疑此非姓,姑暂收录。
读音:Yǎnshī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悼公太子偃师为公子招所杀,裔孙以王父字为氏(6,7,12,15,60)。②周穆王时巧人偃师之后(60,62)。③偃师为殷西亳姓地,春秋时为周尸氏邑,汉置偃
读音:yī【源】 ①相传黄帝25子,其得姓者12,其中有依姓,见《国语》(9,11,21,60)。②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依,因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③非汉姓。晋时扶馀国(一作夫馀,故城在今吉林双城南)
读音:qiū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太公封于齐,而都营丘(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),其支庶居于营丘者,遂以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21,60)。②春秋时鲁左丘明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9,
读音:Dálù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夷姓。明洪武时有答禄与权,永宁人。”(按:答,《姓氏词典》音dā;此从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。)
读音:gōng chē秦桓公子针,字伯车,后世别为公车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
读音:Wéimíng【源】 嵬名即拓跋,党项八部之一。以部为氏(54)。西夏元昊废唐所赐赵姓,自号嵬名氏,自诩出于鲜卑帝胄(397)。【变】 亦作〔于弥〕、〔乌密〕、〔嵬
读音:chuán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7)、《姓苑》(11,15,17,21,60)。或为船之官船司空之后,以职为氏(15,60)。【望】 京兆(17,60,418)。【布】 上海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
读音:Shāl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瓦尔喀(23,63,180,260)及赫图阿拉(180)。【变】 后改姓为边、查等氏(180)。【人】 清正白旗满洲前锋校萨尔胡达之妻为沙拉氏(260)清代满
读音:Yīngchéng【源】 春秋时晋英成喜子之后有英成氏,见《姓源》(9,17)。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