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xià lǐ【综】 汉时四皓之一为夏里黄公,河内轵人(6,7,12)。一说,黄公姓崔名廓。一说为夏黄公,无里字,姓崔名广,隐居夏里,号黄公(26)。则夏里并非姓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
读音:Qú/Chy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东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yě【源】 ①周时官名有冶氏,掌制兵器,以其世官为氏(7,60,62)。②铸匠曰冶(80)。或以职为氏。③成周之庶之后有冶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④春秋时吴王之后有冶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⑤清
读音:Tūnmǐ古代吐蕃族姓氏。松赞干布时有学者吞米·桑布札,受遣赴克什米尔向婆罗门李敬学习声韵学,回国后,依于阗文并予简化,造成三十个字母,并编出几种文法歌诀,用以拼写吐蕃语。“吞米”,
读音:yǐn wǔ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敖尹午之后(6,12,21,60)。【人】 尹午子叔,春秋时楚大夫(6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楚大夫敖尹午之后。” 以
读音:yín【源】 姑、冘二水在山东即墨,有冘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,当水为氏。【它】 《中华姓府》作冗(63)。误。【布】 江西新干有此姓(40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;
读音:mò【源】 古鄚国,在河间之鄚县(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35里),后因以为氏,见《姓考》(7,11,60)。亦见《姓范》(9)及《广韵》(11,239)。【变】 后有改为莫氏者(60,91)。【望】
读音:Suǒěrjǐ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乌拉(23,63,18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布尔齐〕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清初,满八旗之镶蓝旗人塔那喀,即姓索尔济氏,世居乌
读音:Chīwéi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ōnggélǎbù【源】 清时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克什克腾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功格喇普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克什克腾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