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拉
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正红旗中有巴拉氏(259,260)。
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正红旗中有巴拉氏(259,260)。
读音:Hèyuè【源】①晋州稽胡,即步落稽,乃入塞己久之匈奴,晋初赐姓呼延,居西夏州。北魏时呼延勤为定州刺史,居于定阳镇(故镇在今甘肃武威西北),赐姓贺遂氏。后因住南汾州仵城县(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6
读音:Jìn晋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。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唐地,世称为唐叔虞。位传至燮父时,因唐地有晋水,所以叔虞子就将地名改为晋,并建立晋国。春秋时,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。原晋国公族
读音:Jiǎnmiàn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Zúkègǔn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帝师帕克斯巴土番萨斯嘉人,足克衮氏(24)。
读音:Zǐfēng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国公子去疾,字子丰,其后以为氏,亦为丰氏,见《世本》(12,21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。郑公子去疾字子丰之后
读音:Bālǐ/Bar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或即巴哩氏。八里(Bar)为元蒙古人名组成部分,如元太祖之祖八里丹,崇明州达鲁花赤八里颜等(399)。故疑“八里”非姓,今姑录此备考。
读音:Yángchéng【源】 以所封之邑,汉时多此姓(60,62)。古阳城邑,禹避舜之子于阳城,即此,故城在今河南登封东南35里。又,西汉时侯国,故城在今河南汝南境内(87)。【人】阳城胥渠,战国时
读音:Zhālázhīlá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扎剌只剌氏(13)。【变】 ①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扎拉济兰〕(24)。②《辽金元姓谱》有扎剌只扎氏(33),〔扎剌只扎〕似系扎剌只剌之异译。元
读音:Tuōtuōlǐtái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多托尔台〕(24)。【人】 布智儿,一作布扎尔(24),脱脱里台氏,元太祖时从征回回、斡罗斯等有功,后为大都行
读音:Yìdàlǔ珞巴族姓氏。出自义都部落,以族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