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巴岳特

巴岳特

读音:Bāyuètè

【源】 ①清蒙古八旗姓。巴岳特系地名,以地为氏(23)。凡十一派,出阿霸垓、西拉木楞、巴岳特、克尔伦、喀尔喀、察哈尔、辉发、兀鲁特、喀喇穆伦、鄂尔绰克鄂漠、中卫等地(23,63,260)。 ②清满洲正黄旗中有巴岳特氏(Bayot)(259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把岳忒〕(260)、〔巴禹特〕(254、259)、〔巴羽特〕(61,72)。 ②清蒙古镶蓝旗中有巴於特氏,蒙古正白旗中有巴依特氏(259),镶黄旗蒙古领催阿都赖之妻为巴宇特氏,镶蓝旗满洲委前锋禄昌之妻为巴裕特氏,正白旗满洲游击萨炳阿之继妻为巴玉特氏,镶黄旗满洲马甲僧额之妻为巴玉忒氏,镶黄旗满洲马甲代通之妻为巴于特氏(260),道光中陕甘总督、正黄旗人巴岳忒瑚松额(61),〔巴於特〕、〔巴依特〕、〔巴宇特〕、〔巴裕特〕、〔巴玉特〕、〔巴玉忒〕、〔巴于特〕、〔巴岳忒〕等似均系巴岳特之异译。【人】 巴岳特永国,清蒙古正黄旗人,世居阿霸垓(一作阿巴噶),曾任礼部侍郎。巴羽特明春(一作巴禹特明春),清蒙古正红旗人,同治中攻捻军有功,累官哈密办事大臣(61,72,254)。把岳忒哈当阿,清蒙古正黄旗人,乾隆中历官固原提督、福建水师提督兼台湾总兵(61)。


清代蒙古族姓。散处巴岳特、阿巴噶等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本为地名,以地为名为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又,清代满族有巴岳忒氏,不知与蒙古族之巴岳特氏有无源流关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都

    读音:ān dū【源】 见晋傅馀頠《复姓录》(7)及《姓苑》(9,11,17)。汉文帝封齐悼惠王之子志为安都侯(故城在今河北高阳西南38里),其后为安都氏(60,87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

  • 扎剌只剌

    读音:Zhālázhīlá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扎剌只剌氏(13)。【变】 ①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扎拉济兰〕(24)。②《辽金元姓谱》有扎剌只扎氏(33),〔扎剌只扎〕似系扎剌只剌之异译。元

  • 東山

    读音:Dōngshān【源】 以所居为氏。一说,东山工为皋落氏之后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“以所居为氏。”②“东山皋落氏之后。”皋落,古代部族名,属赤狄

  • 渥爾古陳

    读音:Wò’ěrgǔchén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巴牙图之妻为渥尔古陈氏(260)。

  • 城陽

    读音:Chéngyáng【源】 周武王封其弟载于郕(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北郕乡),其后迁于城之阳,故曰城阳。以地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成阳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

  • 读音:fú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【布】 湖北武汉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敷季淮,明时四川犍为人,洪武中福建松溪县知县(15,2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武汉、江西之新余等地有分

  • 读音:Lóng【源】 明时云南师宗州土官阿的,其先世有普恩者,在元为武德将军,世有其地,至阿的归附,授州同知,协理州事,世居治左恩荣寨,的孙曰珑哥,遂以珑为姓,见《云南通志》(21,63,253)。亦

  • 呷絨

    读音:Gāróng现行藏族“姓氏”。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。此“姓”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。原意为: 出生那天是好日子。藏胞一般不称姓,多数也没有姓,只称名。其名子构成,或有“呷绒× ×”,遂有人

  • 索其爾

    读音:Suǒqíěr【综】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索其尔氏(259)。又,清驻防宁古塔镶蓝旗中有索齐尔氏(259,260),正黄旗满洲马甲德隆阿之妻为索启尔氏(260),〔索齐尔〕、〔索启尔〕等似均为索其

  • 庚季

    读音:Gēngjì【综】 汉时有太常博士庚季梁,见《汉书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收载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“汉有太常博士庚季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