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í

【源】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,为夷姓之始(60,62)。②相传后羿姓夷,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(7)。③系自妘姓。周时诸侯国(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),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,《左传》记,纪人伐夷,即此夷也(4)。④春秋时周大夫诡诸食采于夷(为周时畿内邑),即城父(故城在今河南宝丰东40里),其后以邑为氏(12,17,60)。⑤春秋时邾娄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⑥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夷等小姓(116)。【望】 城阳(60,418)。【布】 上海(92)、嘉定(351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湖北黄梅(361)、四川(59)、台湾彰化(64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夷射姑,春秋时邾国大夫(21)。夷福,明时甘肃静宁人,正德中任福州卫指挥(15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新余、湖北之利川、山西之长治及榆次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黄帝之臣夷牟作矢。为夷姓之始。”②郑樵注云: “䢵 (按: 或作 ‘妘’) 姓, 春秋夷,诡诸之裔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诡诸之夷,古国名,杜预注云: “在城阳庄武县所治夷安县是其地。”即今山东即墨庄武故城。③又注: “逸民夷逸。”夷逸,周代隐士。④又注: “齐大夫夷仲年之后。”此当系出姜氏。⑤又注: “邾大夫夷射姑 (之后)。”且称:“夷氏有四: 夷诡诸之后为夷氏; 又: 逸民夷逸、齐大夫夷仲年、邾大夫夷射姑之后,皆以名字为氏。”

《姓氏词典》称:“以采邑为姓氏 (据 《姓苑》)。夷,周畿内邑,即城父,为周大夫诡诸采邑,后被晋国侵占,夷诡诸后代有夷逸。” 与郑樵所注不同,且有乖於史。不从。

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夷,周代诡诸的采邑,在今安徽亳 (音bó) 县东南。”误。

战国时有夷之,治墨家之学; 汉代有夷长公; 明代有夷福,福州卫指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顓玉

    读音:Zhuānyù【源】黄帝之孙高阳氏之后有颛玉氏(12,15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帝高阳氏也,黄帝之孙。”是颛玉氏,当即颛顼氏。

  • 阿拉爾

    读音:E-lā'ěr【综】 清驻防索伦正黄旗与正红旗中均有阿拉尔氏,世居默尔根城、格尼必拉、打牲等地(259,260)。又,清镶白旗满洲马甲富隆阿之继妻为阿勒尔氏(260),〔阿勒尔〕似即阿拉尔之异译

  • 甘羌

    读音:Gānqiāng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。属鄂斯尔哈拉,汉姓为鄂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出自鄂斯尔 “哈拉”,后改为鄂氏,盖取鄂斯尔之首音谐“鄂”而得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

  • 沙勒爾吉

    读音:Shālè’ěrjí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镶红旗满洲马甲六十八之妻为沙勒尔吉氏(260)。

  • 卓多穆

    读音:Zhuōduōmù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源出金时女真人姓准土谷氏(23),世居乌噜特(一作兀鲁特)(23,63,260)。【人】 清镶黄旗满洲骁骑校官德之妻为卓多穆氏(2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

  • 斡剌納兒

    读音:Wòlá'nàér【综】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威喇诺尔〕(24)。亦作〔斡罗纳儿〕(399)。【人】哈剌哈孙,斡剌纳儿氏,元时历官大宗正、湖广行省平章政事、右丞相,后封顺

  • 蔣匠

    读音:Jiǎngjiàng【综】汉时有曲成令蒋匠熙,见《汉书》(9,11,17)。据张澍考证,宜作将匠。因将作大匠之官,以为氏也(26)。现姑录此以备考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解》收载

  • 英贤

    读音:yīng xián颛帝后有英贤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读音:Hu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邱北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定爹

    读音:Dìngdiē【综】 西藏察隅僜人姓(17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