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叱干

叱干

读音:chì gān

【源】 ①叱干原为魏晋时鲜卑族之一部,亦作薛干,本居三城(故城在今陕西延安东,延水南)。北魏道武帝登国六年,叱干部帅他斗法(一作太悉伏)率部归魏(70),叱干氏当系以部为氏。②北魏献帝定其姓为叱干氏,居武川(7,21,27,60)。③唐时高车人姓(242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叱千〕(27)、〔叱于〕(70),均误。②北魏孝文帝时改叱干氏为薛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60,70)。又有改为叱氏者(60)。【布】 陕西彬县有此姓。【人】 叱干宝乐,北齐时幽州刺史(27,242)。叱干遂,唐德宗时高车人,鹿头戍将,见《通鉴》(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为鲜卑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代人,后魏献帝定姓为叱干氏,居武川。”其后或改为叱氏,或改为薛氏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注称: “今陕西郴县仍有此姓。”

(西)夏赫连勃勃有将作大匠叱干·阿利; 北齐有叱干·苟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由吾

    读音:yóu wú【源】 春秋时秦国相由余之裔孙仕吴,子孙入越国者,因号由吾氏(6,7,12,17,60)。【望】 琅邪(17,418)。【人】 由吾道荣,北齐时山东琅邪人,官至谏议大夫、沐阳公,后隐

  • 读音:Yǎng养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楚有养邑,食邑者后代以封地为姓。养姓早期活动在河南、湖北一带,后以山阳郡(今山东金乡西北)为郡望。养姓历史人物有养由基,春秋时楚国大夫。擅长射箭之术,能在百

  • 郁久閭

    读音:Yújiǔlǘ【源】 北魏时蠕蠕人姓。北魏神元末,掠骑得一奴,忘本姓名,其主字之曰木骨闾,木骨闾者,首秃也,与郁久闾声相近,故后子孙因以为氏(7,12,27,60,70)。【变】后有改为闾氏者(

  • 巴顔

    读音:Bāyán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巴颜,在辽代为属国,在金代则为部名,后为姓,以部为氏。元代,则融为蒙古族。《元史·列传》有载; 至清或为满族,致使满蒙二族皆有巴

  • 綽克托

    读音:Chuòkètuō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林官保之妻为绰克托氏(260)。

  • 中容

    读音:zhōng róng【源】 ①中容之国,舜之所生,后因以为氏,见《山海经》(17,60)。 ②古帝高阳氏时八恺之一仲容之后,因氏。古时“中”、“仲”相通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,《姓氏考略》 收

  • 读音:yā魏郡五姓有鸭氏。(见《太平寰宇记》)

  • 读音:zǎo【源】 ①明时云南永昌府瓦甸(今腾冲县北)安抚司安抚使早贵,��山(今缅甸克钦邦之恩梅开江以东至我国泸水县界一带)长官司正长官早章(传3代),副长官早瓮(传2代

  • 读音:Qi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毛伯迁之后,以名为氏(15,60,62)。【望】 圯桥(17,418)。【布】 河南温县(284)、山东沂水(332)、台湾宜兰、台北(

  • 读音:jiù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狐偃,字子犯,为文公重耳之舅,因以为氏(7,9,11,12,15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晋大夫舅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