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
【源】 西羌部族姓(17,62)。东晋末宕昌羌人姓,见《魏书》(60)。【望】 西平(17,418)。【变】 亦作〔〕(17,62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。【人】 傍企本,唐时北地人,羌豪(12,15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宕昌羌酋姓。”知此姓本为历史上羌族姓氏。宕昌,古国名,当在今甘肃伏羌县。
唐代有傍企本,北地西羌豪族,降唐,后又叛,终伏诛。
【源】 西羌部族姓(17,62)。东晋末宕昌羌人姓,见《魏书》(60)。【望】 西平(17,418)。【变】 亦作〔〕(17,62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。【人】 傍企本,唐时北地人,羌豪(12,15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宕昌羌酋姓。”知此姓本为历史上羌族姓氏。宕昌,古国名,当在今甘肃伏羌县。
唐代有傍企本,北地西羌豪族,降唐,后又叛,终伏诛。
读音:Fó’ěrdūn【综】 土族姓,汉姓为星(195)。
读音:Xié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,63)。【变】 亦作儁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或作“儶”、 “携”。
读音:Mànshū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宋史》收载,“宋有曼殊宝利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huáng zhōu黄周星,字九烟,湘潭人,本姓周氏,父逢泰,官江南,生星于金陵,为上元黄氏抚养,遂昌其姓为黄周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据《湖广志》云: “黄周星
读音:Xiù【源】 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(7,9)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【望】 马岭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绣君宾,汉时马岭人,以侠名闻州郡,恂恂廉退,有君
读音:Kěh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5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ìyáng【源】 景姓所改。东汉时栎阳(故城在今陕西临潼东北)侯景丹之曾孙汾,避乱陇西,以封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2,15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栎氏(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
读音:Mǎlǎlā【源】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察哈尔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Zōng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职官为姓氏。周朝有官职为宗伯,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,后世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,称为宗姓。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于子姓。春秋时,宋襄公母弟敖孙伯宗为三郤
读音:Wēnchá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叶赫、辉发、乌喇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人】 温察谟络浑,清正红旗人,世居叶赫,由员外郎从征福建,在厦门阵亡,赠骑都尉(23)。清代满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