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恰勒
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什恰勒氏(256)。
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什恰勒氏(256)。
读音:Luóhóu【源】 罗侯国,春秋时小国,在楚地宜城山中(故城在今湖北宜城西20里),后迁湖北枝江,灭于楚,其后以国为氏(7,9,17,21,62)。【人】 晋时中山王司马服之妃为蜀郡罗侯氏(7,
读音:tiān【源】 相传黄帝之相天老之后(6,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望】 殷阳(17,418)。【布】 河南卫辉(287)、汤阴(292)、巩县(301)、浙江上虞(279)、
读音:chū dà hán【综】 代北姓。后改为韩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27,60)。或即步大汗氏(60,7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代北姓,后改为韩氏。见《
读音:b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湖北钟祥(388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彬宝,晋时江夏人,见《陶侃别传》(11)。彬霁,唐时人,撰《秘苑状启》四卷(15,21,60)
读音:Ái【源】 高阳氏八才子之一隤敱之后,以字为氏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高阳(17,60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八凯 (按: 或作“
读音:Xī【源】 见《通鉴》(6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新余有此姓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新余市公安局瑜水分局提供并注此音。未详其源。(按: 《汉语大字典》收有此字,一音jī; 一音cuò,
读音:gōng wǎ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有公罔氏(21)。【人】 公罔之裘,春秋时孔子弟子(7,21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仲尼时鲁有公罔氏。” 以鲁人字
读音:Luó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于妘姓,颛顼帝孙祝融氏后裔。祝融的后裔被分为八姓,史称“祝融八姓”。周朝时,八姓中有子孙被封宜城,建立罗国,后为楚国所灭,其后人遂以“罗”为姓。二是改姓
读音:xì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2)及《元和姓纂》(11,15,21)。春秋时齐大夫采邑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王子朝攻瑕及杏,瑕、杏均为周邑,见《左传》(17)。【望】 渤海(17,
读音:Zhūhù【综】元时人姓。亦思哈,珠笏氏,元至正元年任南台御史,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(39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