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魏石经考

魏石经考

① 二卷(广仓学宭丛书本)。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国维字静安,亦字伯隅,号观堂,又号永观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。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。早年研究西方哲学,后又攻治经史,潜心古文字研究,故能集中西新旧之学于一身,在考古学、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。平生著述62种,大都收入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》。早年所作学术论文,辑为《观堂集林》。此《魏石经考》,上卷是汉石经经数、石数考,魏石经经数、石数考,汉魏石经经本考,魏石经古拓本考,魏石经经文考,魏石经篇题考。下卷是魏石经古文考,魏石经书法考。考究魏石经,此书是最详备的。王氏依据丁氏残石,考定魏石经每行字数,即通过排比其行款的办法,推测出残石的原貌。残字所属的经文,也可得而定。如此绘出六张碑图附於卷末,又按照《隶续》的次序录之,并且分别在经文下加注。于是臧琳、孙星衍二家所整理的魏石经,其正确的,有根据证明其正确;其错误的,也有根据证明其错误。王氏又认为《隶续》所录的,虽然刻写多讹,但还是足以证明它与丁氏残石是同一脉络。而《汗简》、《古文四声韵》所引,除见于《隶续》者外,还有不少是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三经中没有的字,不可尽信,所以不复录。这又体现了王氏的严谨。② 五篇(学术丛书本)。王国维著。初版入学术丛书中,后又辑入《观堂集林》。王氏著有《魏正始石经残石考》,排比碑图,考订古文。此书是在那之前写的,凡五篇。第一篇论欲考魏石经的经数石数,必先从考证汉石经开始。于是详考汉石经当为46碑。第二篇根据《太平御览》所引的《西征记》,考定魏石经的碑数为35碑。又核对诸经,知正始所刻的为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二经的全文。《左传》只到庄公中叶为止。第三篇论刻立正始石经,是因为当时古文经学已流行开来,而太学旧立石经还只是今文的,所以刊立古文经、传作为补充。其所书石经古文,究竟是壁中本(或其传本),还是当时经学家自定之本,均不可知。但即便是出于当时经学家之手,他们所根据的也不外乎壁中古文,因为汉时除壁中书及张苍所传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,别无其他古文。今就魏石经遗字中的古文来看,多与《说文》所载壁中古文和篆文相合,还有与殷周古文相合而《说文》未载的。因此,认为魏石经古文出于壁中本,或其三写、四写之本,应该是没有大错的事。第四篇讨论魏石经拓石的源流。第五篇论《说文》中古文,其作法皆本於壁中书。宋初校刻《说文》,其篆文当出徐铉之手,其古、籀二体当出于句中正和王惟恭二人之手。这种字体的源头就是三字石经。立论非常精辟。只是论石经石数颇有未当。据白坚所藏刊号一石,可知魏石经应该是28碑,并且其首两碑也当是三行直下式。还可知品字式和《左传》诸石不是28碑所能容下的,都是以后补刻的。王氏未见白坚所藏之石,所以推论未免有误。这是由于材料所限,不是王氏的过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杏东集

    十卷。明郭维藩(约1522年前后在世)撰。郭维藩,字价夫。里居生卒均不详。正德六(1511年)进士。官至太常寺少卿、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。著有《杏东集》。是集凡十卷,其中诗、文各五卷。皆乏深湛之思。

  • 高邮王氏四种

    一百三十一卷。清王念孙、王引之撰。王念孙生平在《广雅疏证》中、王引之生平在《经义述闻》都已著录。是编汇辑王氏父子著作四种,有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十种八十二卷,对《逸周书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

  • 文选尤

    十四卷。明邹思明编。邹思明字见吾,浙江归安(今湖州)人。生卒仕履未详。前有韩敬序,其私印已称庚戌会状两元,则为万历后之人。其书取《文选》旧本,臆为删削,以三色版印之。凡例谓总评分类则用红色,细评采意则

  • 谷平文集

    五卷。明李中(1478-1542)撰。李中,字子庸,江西吉水人。正德九年(进士。官至总督南京粮储、都察院副都御使。谥庄介。此集为其门人罗洪先所编。李中居里名“谷平”,故学者称其“谷平先生”。此集共疏二

  • 彭比部集

    八卷。明彭辂(约1561前后在世)撰。彭辂字子殷,浙江海盐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官南京刑部主事,以察典罢归。著有《彭比部集》。是集乃其子彭润宏所编。共八卷。焦宏称:“其于七子盛

  • 律吕新书笺义

    二卷。附《八音考略》一卷。清罗登选(生卒年不详)撰。罗登选衡山(今属湖南)人。是书取用蔡元定《律吕新书》并为之作注释,书中所引推步算术之类,尤为牵强附会。书末附有《八音考》一卷,也无甚创见。是书于《四

  • 泰轩易传

    六卷。南宋李中正撰。李中正淳安(今浙江淳安)人,旧本原题作“宋清溪李中正撰”,不确,宋无清溪,实为淳安人。卷末刊福州福清尉李舜举编集,漳州龙溪县尉李熙绩校正及董洪跋。此原为讲义,李舜举编集成书。此书不

  • 紫藤花馆诗草

    四卷。廖基植(生卒年未详)撰。廖基植字壁耘,湖南宁乡人。清末诸生。廖基植为廖树蘅之子。树蘅颇以诗名,基植濡染家学,故亦喜吟咏。惟才力颇弱,又不事苦吟,故篇什殊无精彩。据其弟基棫叙称,基植尤好昌谷、义山

  • 斐然集

    三十卷。宋胡寅(1098-1156)撰。胡寅,字明仲,建宁崇安(今福建崇安县)人。胡安国之侄,收为养子。宣和间进士。靖康初,荐为秘书省校书郎。曾从杨时学。历官起居郎,迁中书舍人。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。卒

  • 何御史孝子祠主复位录

    一卷。清毛奇龄(详见《仲氏易》)撰。何御史即何舜宾,因清厘豪强侵占遇害,其子竟杀身以复仇。乡人附祀何氏父子于萧山德惠祠。该祠原祀宋县令杨时和明尚书魏骥。后年久祠圯。移建时,杨、魏入祀,而何氏父子未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