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卷。宋沈与求(1086-1137)撰。沈与求,字必先,湖州德清(今浙江德清县)人。政和五年(1115)进士,迁明州通判。上疏论执政,迁兵部员外郎。自劾以为言苟不当,不应得迁,乃除殿中侍御史。曾取古
四卷。明李蓘撰。李蓘,字于田,号黄谷。河南内乡人。生卒年未详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,进士,选庶吉士。累官贵州提学副使。著有《黄谷琐谈》等。其文章沿循历城、太仓之派,其持论则合儒、释为一。此集对孟子
八卷。附《见山堂诗抄》一卷。清沈翼机(约1720年前后在世)撰。翼机字西园,号澹初。浙江海宁人。康熙四十五年(1706)进士,官翰林院侍读学士。诗分十集:《谋野集》、《新安集》,附《黄山纪游百咏》,皆
七卷。明陈士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士元字心叔,应城(今属湖北)人。嘉靖进士,官至滦州知州。著作尚有《易象钩解》、《五经异文》、《孟子杂记》等。此书之体例仿颜元孙《干禄字书》,略有增减。也是以韵分字,所列
一卷。清孙志祖(1737-1801)编撰。孙志祖编撰此书目的是“欲广汪师韩之书,以示世之为选学者”(《自序》)。其体例:首列篇名,次列出选文之内容、章句等有疑义及衍误、讹脱之处,参核前人的评论,间有按
一卷。清张行孚撰。参见《说文发疑》。汲古阁所刊《说文解字》,有未改、已改两本。未改者为毛晋据宋本校刊之初刻本,已改者为其子毛扆刊于顺治癸巳之第五次剜改本。剜改本颇多误处,远不及初刻本之善。张氏自序说:
三卷,附一卷,附读西学书法。梁启超撰。梁启超(1873-1929),字卓如,号任公,别署饮冰室主人,广东新会人。自幼聪悟,勤奋好学,十一岁中秀才,十六岁中举人。后从学康有为,共同发起维新变法运动,成为
清林昌彝撰。林昌彝字惠常,号芗溪,侯官人,道光年间举人,生卒年不详。咸丰年间将此书呈献给朝庭,钦赐教授,此书分一千二百门,释义二百三十卷,图解五十卷。以“天文”开始以“丧服”终结。附有帝谕及礼部奏议、
一名介庵经说九卷。清雷学淇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学淇字瞻叔,号竹卿,又号介庵,顺天通州(今河北通县)人,经学家、考证学家。嘉庆十九年(1814)进士,授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,不久即以亲老告归。生
廖平(1852-1932)撰。廖平原名登廷,字季平,晚号六泽,四川井研(今四川井研)人,经学家。著有《四益馆丛书》、《六译馆丛书》。平以《大学》为皇帝之学,专在治平,乃以修身为本,推修齐以比平治旧说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