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集注丧服经传

集注丧服经传

① 一卷。晋孔伦撰,清马国翰辑。孔伦生卒年不详,字敬序,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。东晋卢陵太守。此书汇集众家注,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唐书·艺文志》都著录一卷,现在已经散失。只有杜佑《通典》引用四事,《释文》引用一事,马国翰以此为根据来对其进行辑录。如缌麻章夫之姑姊妹之长殇,马融认为礼三十娶,而夫之姊殇者,关有畏厌溺者。孔伦反驳其说,认为违礼早娶者制,并非施畏厌溺。简当不支,非常适合古圣人委曲层折之精心,可惜现在已经不能看到此书全貌。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。② 一卷。宋裴松之(372-451)撰,清马国翰辑。松文字士期,河东闻喜(今山西省西南部)人。少为殿中将军,后拜尚书祠部郎。曾随刘裕北伐,累官至中书侍郎、南琅琊太守。宋文帝使注陈寿《三国志》,他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,注文以补缺、备异、惩妄、论辨为宗旨,达三十二万余字,开史书作注新例,文帝赞为不朽之作。此书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二卷,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都不著录,可能此书早已散失。杜佑《通典》引裴松之共有二节,一为答宋江氏问,一为答何承天书,都言及丧服。其答江氏问下,有荀伯子难裴一节。又有何承天通裴难荀一节,与答何书,马国翰另外载入其所辑何承天《礼论》中。而答江氏大功嫁娶,引申《变除》之义,引宗涛说,国翰认为其与书称《集注》相合,因而辑入此书。按:裴答江氏问,虽论丧服,而其书是否就是《集注》之遗文,很难实言,国翰只据此引宗涛说,就认为与书称集注相合,未免武断。假若痛惜此书已经散失,对其保存来作为一家之说,则也未尝不善。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镇海塘纪略

    四卷。清宋楚望撰。宋楚望,字荆川,当阳人,乾隆间进士。曾官江南直隶太仓州知州,加三级,记录四次,记大功八次。奉旨特升江南常州府知府。乾隆十七年(1752),宋楚望移牧太仓,见其地东北滨大海,望洋而惊。

  • 蕉轩随录

    十二卷。清方浚师(生卒年不详)撰。,方浚师字子严,咸丰举人,官至永定河道。此书杂记一些遗闻琐事,还有一些经史考证、诗文评论方面的内容。全书每卷有目次,记载较为杂乱,书中观点反对清代学者黄宗羲、阎若璩、

  • 兵经百言

    见《兵经》。

  • 西泠怀古集

    十卷。清陈文述(1777-1843)撰。作者生平见《西泠闺咏》。他晚年悟道,遁入空门,西湖所以名甲天下者,不独以水秀山明,更因名人遗踪甚盛。自帝尧时之许由,西汉之东方朔,唐之白乐天,宋之苏东坡,郭祥正

  • 镜花缘

    清李汝珍(1763-1830)撰。李汝珍字松石,直隶大兴(今北京大兴县)人。他读书不喜欢作八股文,因此未得过什么功名。一生多在江苏海州生活。他博学多才,当时就颇有诗名,尤精于音韵学研究。刊行的著作,除

  • 中庸释义

    一卷。萧隐公(详见《大学讲义》)撰。是书首有恽宝惠序及隐公自序,及记付印始末。隐公以《中庸》为孔子自作,以孔子即有“民鲜能久矣”之叹。颜渊死后,夫子不得已述成此经,藏于家,迨子思长成,乃出而布于世,遂

  • 禹贡长笺

    十二卷。清朱鹤龄(详见《尚书埤传》)撰。《禹贡》系《尚书》重要篇目之一,主要内容详见《禹贡指南》条。鹤龄诠释《禹贡》,首列二十五图,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、导水,皆依次随文解释。该书引证翔实,创获颇多,于

  • 四书考异

    ① 一卷。清王夫之(1619-1692)撰。夫之字而农,号姜斋,衡阳(今属湖南)人。清著名思想家、学者,著有《读通鉴论》、《宋论》、《周易外传》、《尚书引义》、《读四书大全说》等。是书以许慎所引《古文

  • 双峰存稿

    六卷。宋舒邦佐(1137-1214)撰。舒邦佐字辅国,一字平叔。江西靖安人。淳熙进士,授鄂州蒲圻主簿,旋改潭州善化主簿、衡州录事参军。为官廉洁著称,其认为“吏蠹易滋,民冤难伸”。著有《双峰猥稿》、《厉

  • 仲贻銮遗诗

    一卷。清仲贻銮撰。仲贻銮,生卒年不详,字金城,江苏泰州人,仲云涧之女,清代诗人。在世二十七年。此书有嘉庆十二年(1807)刻本。为《泰州仲氏闺秀诗合刻集》之一。此书附于其母赵笺霞著的《辟尘轩诗钞》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