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卷。清李塨(1659-1733)撰。李塨字刚主,号恕谷,河北蠡县人,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举人,晚年授通州学正。李氏与其师颜元主张“经世致用”,世称“颜李学派”。李氏之《周礼传注》等书,《四库总
见《女才子书》。
不分卷。明朱之俊(详见《周易纂》)撰。该书阐释《春秋》,大抵随文生义,缺乏依据,牵强附会,多主观臆说。有清顺治时活字印本。
八卷。明凌迪知编撰,成于万历五年(1577年)。该书仿宋代林钺《汉隽》体例,摘录《史记》字句,分类编排。现有明万历间刻本,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。
二卷。宋陈长方(1108-1148)撰。陈长方字齐之,号唯室,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,绍兴八年(1138)登进士第,官江阴县学教授,学者称唯室先生。除此书外,还留有《唯室集》四卷。“步里”地名,陈长方父
一卷。明涟川沈氏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氏,湖州府(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吴兴、德清、安吉、长兴等县)人,不知其名。《沈氏农书》主要讲述作者生活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。书中包括五个部分。“逐月事宜”,为农家月令,分
六卷。清宋世荦撰。世荦字卣勋,号确山,临海(今浙江临海)人,乾隆五十三年(1788)举人,曾任知县。是书于郑(玄)注略例不甚明了,疏证异字亦不周密,但也颇有高明之处。如:“《乐师》故书‘燕’为‘舞’、
清李渔撰。其生平见《闲情偶寄》条。此剧写主人公吕曜,字哉生,金陵人,少年乡荐,才貌并绝。青楼女子皆倾心他,少年时就奉《感应篇》读之,力守色戒。独与妓女许仙友善。许仙貌美能诗,爱曜特甚,发誓要嫁给吕曜。
十二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元郑元祐(1292-1364)撰。元祐字明德。遂昌(今属浙江)人。曾任浙江儒学提举。卒于官。元祐家本遂昌,而流寓平江四十年。因而其集名称侨吴。(元祐另有《遂昌杂录》,名遂昌,以示
二卷。元熊太古撰,生卒年不详。熊太古字不详,丰城(今江西丰城)人。登进士,官至江西行省郎中。熊太古性喜游览,北涉滦河,西泛洞庭,东游浙江,南至广东,足迹踏遍半天下,故以“冀越”名其集。书杂记见闻,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