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孟

读孟

十五卷。清王又朴(详见《大学原本说略》)撰。卷首有自序。根据七篇的次序,一篇分上下卷,共十四卷。末有附录卷。经文旁边,画圈点,注评语。扼要处,则圈围其字以分别。经文之后,依自己的见解,标义法,作顺说,以畅达旨意,比他本言读法相较详密。书中偶尔涉及义蕴典故,多采毛奇龄之说,也订正毛氏的疏漏。《公孙丑》篇加《齐卿相》一章,最不易分晓,纯粹用宾主法,然又宾中有宾,宾中有主,主中有主。故其析理,对朱注不足处,采毛说以补之,朱毛之说都不妥的,又据他说来补之。附录一卷,专考典故,但非苟且抄袭。该书有乾隆十二年(1747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史本纪

    二十四卷。张廷玉(1672-1755)等奉敕撰。张廷玉,字衡臣,一字砚斋。安徽桐城人。清大臣。康熙进士。居官五十年,《明史》在他任总裁时修成。是书为武英殿刊本,于故宫博物院发现,后附段琼林撰《明史本纪

  • 采芝堂文集

    十六卷。明陈益祥(生卒年不详)著。陈益祥字履吉,候官(今属福建福州市)人。秀才出身,少有文名,擅长史学。曾与太守袁表,司理赵世显、民部林世吉等结成玉鸾社,又与孝廉徐之、兄弟陈荐夫等结为芝山社,后与宪副

  • 读书论世

    十六卷,清吴肃公撰。吴肃公,字雨若,号晴严,一号街南,宣城(今安徽宣城县)人。工于史,著有《读书论世》一书。此书主要详论从三皇五帝远古时期到明代的历史,对其政事之得失,人物之臧否,学术流派等进行了精详

  • 楼山诗集

    六卷。清王恕撰,王恕字中安,四川安居(今四川遂宁)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六十年(1721)进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。人评其诗蕴之醇、扬之清,此书前有黄之隽,沈大成序,共收诗三百四十首,是书有光绪二十年京师刻

  • 阜宁县志

    二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沈国翰、阮本焱修,陈肇、殷自芳、江启珍纂。沈国翰,字筠生,安徽泗州(今泗县)人。监生,同治八年七月(1869)知事阜宁县,十二年复任。阮本焱,字晋朋,浙江余姚县人。光绪十年(188

  • 乾坤体义

    二卷。明利玛窦(1552-1610)撰。利玛窦意大利人,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。万历十年(1582)来中国,初在广东肇庆传教,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,进呈自鸣钟等物,与士大夫徐光启、李之藻、周子愚

  • 九九新论

    二卷。美国林乐知(详见《中国关系论》)撰,上海蔡尔康笔述。林乐知来华后,1868年即创办《教会新报》,1874年改称《万国公报》,林氏始终为其主笔。数十年来,为了中国的兴起,林乐知多次撰写文章,提倡实

  • 同文馆唱和诗

    十卷。宋邓忠臣等(生卒年不详)撰。忠臣,字谨思,别号玉池先生。湖南长沙人。熙宁进士,官大理丞,迁考功郎。同文馆本以待朝鲜使人。时邓忠臣等同考校,即其他为试院,因录同舍唱和之作,汇为一编。按《宋史·艺文

  • 尚书古文考实

    一卷。清皮锡瑞撰。此书多沿袭阎若璩说,其中错误不少,比如说孔安国只传经文而无说义,其说义与今文家相同。又说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,孔安国为博士应当在建元五年之后。然而《史记》载辕固生、韩生、董仲舒、胡

  • 庾子山集注

    十六卷。清倪璠(生卒年均不详)撰。倪璠字鲁玉。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康熙四十四(1705)年举人。官内阁中书舍人。见闻博洽,好为骈体文,又长于史学。著有《神州古史考》、《方兴通志文》及《补辽金元三史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