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郛

说郛

一百二十卷。明陶宗仪(?-1396?)撰。陶宗仪字九成,号南村。元末明初黄岩(今属浙江省黄岩县)人。元朝灭亡后,陶宗仪隐居乡里,拒不仕明。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初年下诏广征天下儒士,陶宗仪以疾固辞,继续隐居乡里,务农为业。陶宗仪博览古学,勤于著述,耕作时常自带笔砚,偶有所得,便书于树叶之上,贮于瓦罐之中,积累10年,汇集成书,名之曰《南村辍耕录》。另外陶宗仪还著有《国风尊经》、《南村诗集》、《沧浪棹歌》等书。《说郛》一书,书名出自《扬子法言·问神》:“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,五经之为众说郛”句,意为五经郛众说,能帮助理解仲尼之道。体例仿宋朝人曾慥的《类说》,书中收录了自汉魏至宋元人的各种笔记、小说,也有经、史、诸子及诗话、文论等。共计六百余种。其中少数作品,世无传本,也有原书久亡,作者乃从类书中钞合其文,以备一种。而于收录之书,只是略存其大概,并未保持其书的全貌。杨惟桢为此书作序,称此书有一百卷,杨惟桢的好友孙作在《沧螺集》中也称此书为一百卷。据都卬的《三余赘笔》记载,称《说郛》本来只有七十卷,后三十卷是由松江人取左圭的《百川学海》中所收诸书补续的。明弘治年间,上海人郁文博在为《说郛》作序时,说该书所收与《百川学海》所收之书重复者三十六种,已被他删除。经后人考证,郁文博为之作序并刊刻的《说郛》百卷本,是被人篡改过的,已不是陶宗仪旧本。现在所通用的《说郛》一百二十卷本,是清朝顺治年间姚安人陶珽所编的,已非陶宗仪所编《说郛》旧本。书中共收有书籍一千二百九十二种,自三十二卷《刘餗传载》以下,有目录而无注述者七十六种。摘其要者,为《大学石经》一卷,《大学古本》一卷,《京氏易略》一卷(汉京房撰),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二卷(吴人陆玑撰),《三坟书》一卷(元末明初陶宗仪撰),《圣门事业图》一卷(宋李元纲撰),《谭子化书》六卷(南唐谭峭撰),《三教论衡》一卷《唐白居易撰),《鹿门隐书一卷(唐皮日休撰),《正朔考》一卷(宋魏了翁撰),《輶轩绝代语》一卷(汉扬雄撰),《中华古今注》三卷(后唐马缟撰),《资暇录》一卷(李匡乂撰),《孙公谈圃》三卷(宋孙升述撰),《宋景文公笔记》(宋宋祁撰),《能改斋漫录》一卷(吴曾撰),《摭青杂说》一卷(宋王明清撰),《晁氏客语》一卷(宋晁说之撰)等。近人张宗祥根据明代钞本进行校补,重新将之恢复为一百卷,现有民国十六年(1927)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以及涵芬楼排印本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,陶珽所刊的一百二十卷本《说郛》,保存了不少后世之书所不记载的史料,同时还录有大量的佚文,实可做为后世考证的依据。有明书帕本以及清顺治四年(1647)陶氏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碑选

    一卷。清翁方纲撰。翁方纲,详见《两汉金石记》条。翁方纲前后选唐碑五十余种,集为一卷。后姚觐元得其抄本刊印,为咫进斋本。

  • 廉州府志

    二十卷首一卷,清周硕勋修,王家宪纂。周硕勋,湖南宁乡人,举人,乾隆十六年(1751)任廉州知府。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何御创修郡志,至康熙五十一年(1712)皆有增辑。乾隆十六年(1751),周硕

  • 逸孟子

    ①一卷。清李调元(1734-1820)辑。调元字羹堂,号雨村,绵州(今四川绵阳)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直隶通水道。调元博学多文,藏书极富,凡经史百家,稗官杂说,都有撰述。又辑刊《函海》,至数百种。此书一卷

  • 从先维俗议

    五卷。明管志道撰(详见《孟义订测》条)。此书共五卷,内容大要言往来交接之礼,亦即礼俗关于世教民彝之大者。前三卷均载事迹,第四、第五卷多为其讲学之语,理杂二氏,颇及垂世典要与出世密固,且明立三教主宾之说

  • 赤城志

    四十卷。宋黄、齐硕修、宋陈耆卿纂。陈耆卿,临海人。台州隶两浙东路,领五县,为临海、黄严、天台、仙居、宁海。《赤城志》宋嘉定十六年(1223)修,明弘治十年(1497)谢铎校刻本。全书四十卷,分为总目十

  • 雪鸿堂文集

    ① 二卷。清李钟峨(约1716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钟峨,字雪原,号芝麓,通江(今四川通江县)人,康熙四十五年(1706)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,官至太常寺少卿。本集是其督学福建时所编,计有赋颂一卷,诗一卷,

  • 维天之命

    维天之命,於穆不已。於乎不显,文王之德之纯。假以溢我,我其收之。骏惠我文王,曾孙笃之。

  • 发蒙宏纲

    三卷。宋罗黄裳(生卒年不详)编。罗黄裳,池州(今安徽铜陵)人。咸淳中曾为番禺守。明《内阁书目》曰:“《发蒙宏纲》,宋咸淳间,罗黄裳撰五言诗十二篇,又择古文凡有关于蒙养者三十篇以训蒙。今考所录,皆乡塾习

  • 周易纂

    六卷。明朱之俊撰。之俊字沧起,山西汾阳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官至翰林院侍讲。该书用注疏本,汇集先儒旧说,间参己意,兼主义理象数,并采来知德注错综之例。多随文敷衍,词旨浅显,可取者实寡。《四库全

  • 圣学真语

    二卷。清毛先舒(详见《声韵丛说》)撰。是编乃先舒扼要概括《匡林》、《格物问答》诸书言论而成。其学出于刘宗周,主其“良知论”,但宗周认为理即是气之理,断然不在气先,不在气之外;离心无性,离气无理,提倡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