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解字索隐

说文解字索隐

一卷,补例一卷。清张度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度字叔宪,又字吉人,号辟非,湖州(今浙江吴兴)人。张氏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,不知《说文》之例不能明《说文》之谊,作《六书索隐》以求识字,作《说文补例》以求读《说文》。张度之说曰:“六书之旨,各有本原,各有会通。本原者,造字之初例也;会通者,文字之运用也。执本原以核乎会通,六书之谊必窒塞而不达;徒事会通即以为本原,六书之例亦混合而不分。知其例以会其通斯可矣。何谓知例?许君曰:“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。’此转注本原之例也。何谓会通,如‘茦莿’‘莿茦’、‘’‘’、‘蔆芰’‘芰蔆’、‘裼但’‘但裼’,或声或意,皆不外本原之例也;如‘论议’‘议语’‘语论’转而远之、远而环之之为注也;如‘晨’‘早’昧爽也、‘梡’‘’木薪也、‘椢’‘’木未析也,以意相成之为转注也;如齐人谓芋曰莒,秦人谓筥曰,同时异地异字,‘芋莒’‘莒’一谊之为转注也;如齐谓梠为檐,又谓梠为厃,同时同地异字,‘梠’‘檐’‘厃’一谊之为转注也;上古为自,后世为鼻;上古为乙,后世为燕;古今同物异字,‘自鼻’‘乙燕’一谊之为转注也。要而论之,字者孳也,孳生日多,转注日广。戴东原曰:‘指事、象形、形声、会意四者,字之体也;转性、假借二者,字之用也。’千古不刊之论。又曰:‘周朝经学大盛。’戴氏东原转注之说,究属通论,惟以《尔雅》全书为转注,此其误。”显然张氏是支持戴震的转注说的,只是认为戴震注经与释义不分欠妥。而对朱骏声的转注假借说则予以彻底否定。以上见于《索隐》。其《补例》有部首递次之例,部字叙次之例,属字归部之例,重文之例,说解之例,用读若以辨音之例,引书之例,可补段玉裁、王筠诸家所未备。是书有元和江氏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庭琐言

    不分卷。清张在辛(生卒年不详)撰,在辛字柏庭。本书分篆印心法、隶法琐言,写照琐言、撰杖琐言、解画琐言,烬余志略,修觞琐言、画石琐言,夕阳回光十部分,版本有清乾隆十三年(1748)单行本,《清史稿艺文志

  • 罍庵杂述

    二卷。明朱朝瑛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朝瑛字美之,号康流,海宁(今属浙江)人。崇祯进士,知旌德县。入清,隐居不仕。从黄道周游,为学折衷诸家之说。著有《读易略记》、《读尚书略记》、《读春秋略记》、《读周礼略

  • 禹贡说断

    四卷。宋傅寅(生卒年不详)撰。寅字同叔,两浙路义乌(今属浙江省)人。南宋学者。少时尝从唐仲友学,仲友以益友称之,寅学识渊博,于天文、地理、封建、井田、学校、郊庙、律历、军制之类,无不悉心研究,订其讹误

  • 化学鉴原补编

    六卷附一卷。不著撰人,英国傅兰雅(详见《数学理》)口译,无锡徐寿笔述。《化学鉴原补编》六卷,卷一至卷四论非金类;卷五卷六论金类;附卷专论体积分剂。从内容而论,该书与《化学鉴原》并非出自一人所撰。可能是

  • 无声诗史

    七卷。清姜绍书撰。姜绍书字二酉。丹阳(今安徽当涂县内)人。所著《韵石斋笔谈》中自称前明时曾为南京工部郎。其它则不可考。此书前四卷是辑明代画家,从洪武直至崇祯,共二百零一人。第五卷为女画家史,共二十二人

  • 释宫小记

    一卷。清程瑶田撰。程氏生平见“果蠃转语记”。是书旨在补充申发《尔雅·释宫》,专释宫室建筑称谓,并兼及有关礼仪。全书由八篇文章组成。程氏学养深厚,所征引古籍颇广泛;且深谙声义相通之学理,对称谓源流的辨析

  • 四书解说

    二卷。清梁彣撰。梁彣号月山,福建将乐(今福建将乐)人。是书以题说为名,盖乡塾例以时文课徒,彣即借此为说,使学者切己体认,以寻圣贤立言本旨。首有丁汝恭序。书中说“就有道而正焉”,“学而不思则罔”等,谓当

  • 高士传

    三卷。西晋皇甫谧(215-282)撰。皇甫谧字士安,幼名静,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(今宁夏固原东南)人,汉太尉皇甫嵩曾孙,著名医学家。少游荡无度,人以为痴。20岁后开始发愤读书,后得风痹,犹手不辍卷,时

  • 兰曹读史日记

    四卷,明熊尚文撰。熊尚文,生卒年不详。字益中,丰城(今江西省丰城县南)人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举进士,官至工部右侍郎;《兰曹读史日记》一书是他从各史书、传记中摘录旧文,上起唐尧,下迄元代,对其中诸

  • 静观堂集

    十四卷。明顾潜(1471-1534)撰。顾潜,字孔昭,号桴斋,晚号西岩,昆山(今江苏昆山县)人。明弘治九年(1496)进士,官至直隶提学御史,改马湖知府未任,罢归。著有《静观堂集》。是集凡十四卷。收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