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系传校勘记

说文系传校勘记

三卷。清祁寯藻(1793-1866)撰。寯藻字叔颖,又字淳甫,以敬避穆宗讳改名实甫,号春圃,晚号观斋。嘉庆甲戌(1814)进士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,军机大臣。关于撰写此记的缘起,承培元跋云:“许书之存于今者,唐以前无完本,仅散见于经史百家疏注音义之中,唐以后所传唯二徐本,楚金多仍旧书,其失也,不免承讹蹈讹;鼎臣多所正是,其失也,在杂阳冰、楚金之说,羼乱许书。然则非楚金无以正鼎臣之失,非唐人疏注所引无以正楚金之失也。无如楚金之书以草稿传,校刊者未能详核,讹舛参错,展卷皆是。且习于鼎臣,意主先入,转取鼎臣以增删楚金,而许书剥锲殆尽矣。淳甫先生鉴其失之日甚也,于视学吴中之日,求楚金书旧本,得影宋抄于苏州顾氏,刊而行之。复为《校勘记》三卷,正其讹舛参错,俾学者下纠鼎臣之纰缪,上溯许君之真原,且即其通释所引经史百家,以通贯训诂、文字圭臬,不于是在哉!”据此题此记为祁氏所撰,似无问题。然而李兆洛跋曰:“校之者,则河间苗夔、江阴承培元、夏灏、吴江吴兆庚。”祁氏《说文系传序》云:“请申耆先生(即李兆洛)董其事……先生又命弟子江阴承培元、夏灏、吴江兆庚作《校勘记》。苗君获见顾本益加订正,遂以心得别成一编。”据此可知,是编当题为“承培元、夏灏、吴兆庚同撰。”张之洞《书目答问》题为“苗夔校”,则是苗氏别自为书者,与此记无关。此书初刻本为道光十九年(1839)寿阳祁氏刊本(附于《说氏系传》重刊本之后),尔后有同治十二年(1873)《小学汇函》本,光绪二年(1876)吴氏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轮舆私笺

    二卷。清郑珍(1806-1864)撰。郑珍字子尹,晚号柴翁,遵义(今属贵州)人,官至荔波县训导。著有《说文逸字》、《说文新附考》、《汗简笺正》、《论语三十七家辑注》、《郑学录》等书。事迹具《清史稿》本

  • 倚晴楼七种曲

    清黄燮清(1805-1864)撰。黄燮清,原名宪清,字韵甫,号韵珊,又号吟香诗舫主人,浙江海盐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。曾任县令等职。黄燮清才思富赡,能诗、工词、长于戏曲。著作有《倚晴楼诗集》、

  • 资治通鉴补正略

    三卷。清张敦仁(详见《通鉴刊本识误》)撰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卷。严衍撰《资治通鉴补正》二百九十四卷,张敦仁于嘉庆间读其书,以其卷帙繁巨,刊刻不易,乃携赴云南任所,弃衍书所补分注,取其补正《通鉴》原文者,逐

  • 陈可斋年谱

    又名《陈文肃公年谱》,一卷。清陈辉祖等辑。谱主陈大受(1702-1751),字咸占,号可斋。湖南祁阳人,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进士,官至两广总督,卒谥文肃。此谱系辉祖等诸子所编,记仕历、家事及政绩等

  • 赏雨茅屋外集

    二卷。清曾燠(1760-1831)撰。曾燠,字庶蕃,号宾谷,江西南城人。乾隆年间进士,官至两淮监运使。曾燠工诗文,诗精转华妙,文仿六朝初唐。著有《赏雨茅屋诗集》、《赏雨茅屋外集》,即《骈体文》、《国朝

  • 顾氏易解

    无卷数。旧题明顾曾唯撰。曾唯字一贯,号鲁斋,江苏吴江人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载其著《周易详蕴》十三卷,无此书之名。该书用注疏本,只有上下经。卷首载元人肖汉中《读易考原》、明人

  • 章氏遗书

    三十卷。《外编》十八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《校记》一卷。清章学诚(1738-1801)撰。章学诚字实斋,号少岩。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清代史学家、思想家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)进士。官国子

  • 嫦娥

    云母屏风烛影来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  • 文选残卷

    七卷。梁昭明太子萧统(501-531)撰。萧统,字德施,小字维摩。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梁武帝萧衍长子。天监元年(502)立为皇太子。自幼聪慧,三岁受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五岁遍读《五经》,皆能讽诵。

  • 乐原

    旧本题为嚣嚣子撰,不著姓氏。书首为总论一篇,泛引声律身度之常论,书中也录有《通典》、《玉海》等旧文。其他如说阳律有二变,阴律无二变,不知道十二律旋相为宫,各有五声二变,所以有八十四声。如果阴律无二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