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新附考

说文新附考

共七卷(《说文新附考》六卷,《续考》一卷)。清钮树玉撰。参见《段氏说文注订》。是书系为考辨“大徐本”新附、新补字而作。钮氏认为附者不当附,补者不当补。钱大昕叙曰:“《说文》所以仅存者,实赖徐氏昆弟刊校之力,而大徐书流布尤广。其尊信许氏,驳正流俗沿习不知所从之字,至今缪篆家犹本为科律。唯新附四百余文,大半委巷浅俗,虽亦形声相从,实乖《苍》、《雅》之正。……钮子匪石,笃志好古,精研文字声音训诂,本本元元,独有心得,谓《说文》县诸日月而不刊者也,而后人以新附淆之,于是博稽载籍,咨访时彦……一一疏通证明之,而其字之不必附不当附,了然如视诸掌,岂非羽翼六书而为骑省(指徐铉)之诤友乎!”钮氏谓“琡”即“”,“緅”即“纔”,“塾”即“”,本后代增加;“刹”即“”,“抛”即“抱”,乃传写讹混;“打”即“朾”,“辦”即“辨”,“勘”即“戡”,乃吏牍妄造。其论颇多牵强之处,王筠尝为之校正。《续考》专论新补字,谓大徐所补十九文在《说文》中皆有一字当之,如“诏”通作“召”,“志”即“识”的古文,“峰”疑“封”之俗字等,皆不当补。是书有嘉庆六年(1801)其匪石居刊本,同治五年(1866)碧螺山馆补刊本,同治十三年(1874)湖北崇文书局重刊本。

六卷。清郑珍(1806-1864)撰。郑珍字子尹,晚年号紫翁,又号巢经巢主,祖籍吉水(今属江西),贵州遵义人。道光十七年(1837)举人,官荔波县训导,后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,未行而卒。工诗,为晚清宋诗派作家。精小学,深通文字之原与古宫室冠服车舆之制。著作尚有《说文逸字》、《汗简笺正》、《考工记轮舆私笺》、《论语三十七家辑注》、《郑学录》等。是书系考辨大徐本新附字之作。姚觐元序云:“其引据切洽,缕悉条贯,于文字正俗,指其递变所由,阐发谊例大端,抉摘近儒师心矫饰,尤中綮当。”其子郑知同细心加以厘订,所述附于条末。是书有姚觐元光绪九年(1883)刊本,光绪十五年(1889)文选楼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理书

    二十四种,三十七卷。清张湘撰注。张湘字灵源,武陟(今属河南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张湘好堪舆之学,整理自古流传的堪舆类著作,为之订正注释,如《玉尺辨正》二卷、《辅星水法注》一卷等多种,其自撰书仅五种,如《

  • 养知书屋集

    五十五卷。清郭嵩焘(1818-1891)撰。郭嵩焘,字伯琛,号筠仙,湖南湘阴人。道光进士,官至巡抚、按察使、兵部侍郎,驻英、法大臣,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,著有《养知书屋遗集》、《史记札记》、《礼记质疑

  • 图史提纲

    三卷。清胡宣庆撰。胡宣庆,著有《水道源流》五卷。胡宣庆历游山川,迹遍天下。其以为古言山川者,必祖昆仑;言元会者,必师大挠;言统绪者,必自盘古。此《一统志》、《二十二史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紫阳纲目》及《

  • 唐文粹

    一百卷。宋姚铉(968-1020)编。陈善《扪虱新话》以为徐铉者,实误。姚铉字宝臣,庐州(今安徽合肥等地)人。自署郡望,故曰吴兴。太平兴国八年(983)进士。官至两浙转运使。事迹具《宋史》本传。是编文

  • 别本干禄字书

    二卷。唐颜元孙撰。是本乃顺治进士柏乡魏裔介所刊。《四库提要》列入《存目》,称为“别本”。它与湖本、蜀本不同:一是卷端加以考证,或题为“炎武按”,当是顾炎武之语;或不标姓名,不知出于谁手,可能就是魏氏所

  • 丁戊笔记

    二卷。清陈宗起撰。陈宗起生平事迹详见《周礼车服志》。此书主要考订经史地理典籍及杂事、音韵、训诂等。所考皆有依据,实事求是,不杂浮语。以《战国策》为蒯通所撰,可备一家之说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“天下大氐无虑

  • 读吕氏春秋札记

    二卷。清陶鸿庆(1859-1918)撰。此为鸿庆《读诸子札记》之第四种。毕沅校正《吕览》,阙陷颇多。鸿庆校正,参考了前人的成就。除毕沅所引诸书外,还有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及俞樾《诸子平议》二书,共校订二

  • 潜斋处语

    一卷。清杨庆(详见《古韵叶音》)撰。是书共分二十四个门类,体例效仿宋代理学家们口语问答、师徒论学的形式,不重文字修饰,但所论观点却甚为浅显。他以在梦境中梦得东晋道教炼丹家抱朴子葛洪为证,驳斥陈淳无鬼神

  • 鲁望集

    十二卷。明袁尊尼(1523-1574)撰。袁尊尼,字鲁望,江苏吴县人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官至山东提学副使。此集纯为七子之体,故王世贞序极称之。其诗多属朋友间问答,自我感怀之制,格局皆不大。

  • 航澥遗闻

    一卷。明末清初人任光复撰。任光复,字廷贵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人,生卒年月不详。明鲁王时任光复曾官太常寺卿,后降清,归里教授终老。《航澥遗闻》记顺治三年(1646)六月鲁王监国于台州,后死于金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