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涧草堂集
四卷。清阎循观(1724年-1768年)撰。阎循观字伊高,一字怀廷,昌乐(今山东昌乐)人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进士,授吏部考功司主事。循观省身克己,刻苦自立。著有《名人小传》、《见闻随笔》、《毛诗读记》等。此编由其同学韩梦周搜集编次,序而刊之。所收皆古文,仅五十七篇。阎循观著文谨严,所作皆工。此书收入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存目加以介绍。
四卷。清阎循观(1724年-1768年)撰。阎循观字伊高,一字怀廷,昌乐(今山东昌乐)人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进士,授吏部考功司主事。循观省身克己,刻苦自立。著有《名人小传》、《见闻随笔》、《毛诗读记》等。此编由其同学韩梦周搜集编次,序而刊之。所收皆古文,仅五十七篇。阎循观著文谨严,所作皆工。此书收入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存目加以介绍。
十二卷。补遗 四卷。续补编 四卷。清张定鋆撰。张定鋆字竹鋆,江苏常熟(今同)人。是书首有朱洊、陶贵鉴、杨希铨三序,定鋆自序及例言,刊于咸丰二年(1852),补遗刊于同治四年(1865),后有定鋆自跋,
一卷。清赵畇(1808-1877)自撰。赵畇字芸谱,号岵存,晚号遂园,又号遂翁。安徽太湖人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进士。历任编修,国史馆总纂,实录馆总裁,广州、潮州府知府,惠潮嘉道,按察使等官。此
十二卷。明周祈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祈,蕲州(今湖北省蕲春县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书首有万历十二年(1584)刘如宠序,称周祈为周大夫。又有万历十一年(1583)袁昌祚重刻序,称周祈曾为民部郎,又称其从幼
三卷。清张敦仁(详见《缉古算经细草》)撰。张敦仁读秦九韶《数学九章》知大衍求一术为中算至精成果,但仅见于秦书,然秦书无刊本流传而少为人知。为普及大衍之术他撰写了《求一算术》(1803年)。其书上卷分“
十卷。唐朝张彦远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彦远,约生于元和十年前后,字爱宾,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。据《三祖大师碑阴记》和张彦远之先祖张嘉贞“相玄宗”,其子延赏“相德宗”,延赏子弘靖“相宪宗”,弘靖子文规,文
六卷 续七卷 再续三卷 三续六卷 清钱大昕撰。钱大昕,详见《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》条。钱大昕精研经史,尤嗜金石。本书所著录金石文字,始于三代,迄于宋元,共两千余种,经跋尾者八百六十余篇。当时每得二百余篇
四卷。清末民初唐邦治(生卒年不详)辑。邦治丹阳人,该谱为作者在清史馆供职时所编,分帝后、妃、皇子、皇女四编,其生卒年月大都依据《玉牒》,凡有事实可征者,皆具小传。近人张尔田撰《清后妃传》,较此书为详赡
十七种,十七卷。清末民国罗振玉(详见《云窗丛刻》)编。丛书所收多为敦煌石室所出残卷,然亦可补证今本所传各书。十七种为:《毛诗豳风郑氏笺》残卷、《春秋左氏传昭公残卷》、《汉书匡衡张禹孔光传残卷》、《敦煌
三十九卷。宋曹勋(1098-1174)撰。曹勋,字功显,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进士出身。靖康初,除武议大夫。曾从徽宗北迁,奉密诏南归,后又奉使至金迎宣仁太后。绍兴五年(1135)除江西兵马副都督,累迁
五卷。清胡文英(详见《诗经逢原》)撰。此书书首自序云:“孔氏(颖达)疏诗,较诸经独为详慎,然限于功令,虽有质疑辨难之处,未敢繁称,而遗音每寄之弦外。宋人说诗,多取传笺,然风雅之体裁,字义之原委,远征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