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巡类稿
八卷。明吴廷举(?-约1526)撰。吴廷举,字献臣,号东湖,梧州(今广西梧州市)人。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,授顺德知县。正德中历官广东副使,擢右副都御史、南京工部尚书。致仕后,首创东湖书院,家富藏书万卷。著有《西巡类稿》。是集乃其官广东按察司副史时,巡历省治以西诸郡所上的奏疏及往来的文牍、诗词等。集中奏疏凡十篇,极尽弹劾之语。诗词亦游历山川,歌咏古迹之句。盖廷举为官清正,政绩突出,而时论文章、诗词等非其专长,故未能出类拔萃而为世人称道。此集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。
八卷。明吴廷举(?-约1526)撰。吴廷举,字献臣,号东湖,梧州(今广西梧州市)人。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,授顺德知县。正德中历官广东副使,擢右副都御史、南京工部尚书。致仕后,首创东湖书院,家富藏书万卷。著有《西巡类稿》。是集乃其官广东按察司副史时,巡历省治以西诸郡所上的奏疏及往来的文牍、诗词等。集中奏疏凡十篇,极尽弹劾之语。诗词亦游历山川,歌咏古迹之句。盖廷举为官清正,政绩突出,而时论文章、诗词等非其专长,故未能出类拔萃而为世人称道。此集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。
二卷。清江永(1681-1762)撰。江永字慎修,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一生著录甚多,有《周礼疑义举要》等书。是书上卷首论蔡元定的律书,次论五声、黄钟之宫、黄钟之长、黄钟之积、十二律、三分损益、二变
无卷数,明张居正、吕调阳撰。张居正(1525-1582),字叔大,号太岳。嘉靖进士,任庶吉士、翰林院编修,力主改革弊政,隆庆元年(1567年)进入内阁参预机务,万历元年(1573年)任内阁首辅,在任时
不著撰人姓名。亦不著书名。江苏采进遗书目录,题曰《三通政典》,亦不知什么原因。其书皆场屋策料,每题为论一篇。篇末或曰为圣明献,为执事献。书中称明世宗为“今上”。叙无锡山川人物曰:愚也幸生于斯。可见本书
二卷。署乳山山人集,不著名氏。书首有自序,言用朱子读书,《论语》用冷看法,《孟子》用熟读法,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尤用熟读法,逐字理会。凡虚字的轻重缓急,抑扬曲直,前呼后应,仰承俯注,务求其神气协合,血脉
十卷。明陈论撰。陈论,字思鲁,攸人。此志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不载,祁承《澹生堂藏书目》,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有录。黄虞稷考《湖南通志》引《四川通志》录陈论始末有误。岳麓书院,宋开宝八年(975)郡守朱洞始
十二卷。清程德洽(1712-1750)撰。德洽字学澜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此书署名虽与王夫之《说文广义》同,但其体例则有所不同。卷第因宋李焘《说文五音韵谱》,以始东终甲为次,非许书始一终亥之旧,与王
一卷。清李棠馥(生卒年不详)撰。棠馥字汉清,长平(今河南西华)人。康熙时官兵部右侍郎,曾校刻《韵略易通》。是书汇录《篇海》、《字汇》等字书不常见之字,依《韵略》二十韵编次而成。然书中所谓古文,如“终”
四卷。清傅增湘撰。傅增湘(1872-1949),字润沅,又字沅叔,自号双鉴楼主人、藏园居士、藏园老人,曾用笔名江弇、长春室主人、书潜、清泉逸叟。四川江安人,著名的目录学家、版本学家、校勘家及藏书家。自
八卷。罗福颐撰。罗福颐,详见《印谱考》条。本书的旧名为《国朝金文著录》,系王国维所著,专录清代著录金文之书而成,共录四千二百九十五器。其书成于1914年。1927年王国维自尽后,罗福颐又就其表添入《愙
一卷。南朝齐刘珪(434-489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刘珪字子珪,沛国相(今安徽濉溪县)人。《南史》、《南齐书》有传。刘珪性至孝,博通《五经》,时人推为大儒。齐高帝萧道成即位,数召刘珪入内,而刘珪非有征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