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锄堂经说

经锄堂经说

一卷。没有撰者姓名。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,疑为张维屏所撰。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,篇中有“余尝自龙坪至黄梅”语,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。书中只有文章五篇,都是解说《禹贡》的。其说彭蠡,据《史记·封禅书》“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,登礼灊之天柱山,号曰南岳。浮江,自寻阳出枞阳,过彭蠡”云云,认为汉寻阳在江北,枞阳在今安庆东境,北离巢湖仅百里。曰“自寻阳出枞阳”,则北岸必有分江,可至安庆。如此,则彭蠡为巢湖无疑。说云梦,谓云在江北,梦在江南。据《左传》,楚子涉睢济江,入于云中,睢即沮水,在今当阳县境。涉沮济江始入云,这分明说明云在江南。又《左传》“夫人生子文,弃于梦中。”在今安陆县境,必与梦相近。是梦在江北明甚。二泽跨江南北,《禹贡》之云,即今之洞庭,与今天汉东的云梦非一地。其说三江,据《汉志》,芜湖县中江出其西南,东至阳羡入海。吴县南江出其南,东入海,毗陵县北江在其北,东入海。近人多从其说。惟以石城县分江水,为南江之始。考石城属池州,分江水在池州西七十里,不可谓之南江,南江实出自中江,源近脉短,至吴越始分为二,经不言南江,就是这个原因。其说九江,谓秦九江郡,在今安庆黄州地,经书九江於江汉朝宗之后,盖江汉合流,为众山所束,逼迫不得逞。至黄州安庆之交,漭荡数百里,洲渚纵横,旁流四溢,古人数之多者,皆约之以九,不必实指其名。若如朱子说,以洞庭为九江,则长沙居洞庭之滨,当名之曰九江,何必远求之数百里下。其说敷浅原东陵,谓敷浅原即今之庐山,《汉志》不误。姚鼐以为在和州六合间,非。东陵为今池州山,由彭蠡为巢湖可以推知。诸说皆标新立异,可备一解。陈澧评语,或有太过之嫌。有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小正戴氏传

    四卷。宋傅崧卿(生卒年不详)撰。崧卿字子骏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擢甲科,累官给事中,考功员外郎。《夏小正》本为《大戴礼记》篇目,从《隋书·经籍志》开始,《夏小正》别出一卷于《大戴礼记》之外,并注为戴

  • 枣阳县志

    ①二十四卷。清甘定遇纂修。甘定遇,字见龙,一字跃津,江西奉新人,官枣阳知县。县志可考者,宋淳熙中教授章颖始纂《春陵图经》,明正统中,盛祥复纂《春陵志》,清康熙初知县刘嗣煦又修县志。虽代有成书,现俱不传

  • 宏碧缘

    见《绿牡丹》。

  • 小谟觞馆集

    十九卷。清彭兆荪(1769-1821)撰。彭兆荪,字湘涵,号甘亭,晚号忏摩居士。镇洋(今江苏太仓)人。贡生。十五岁应顺天乡试,颇有文名。但屡试不第。道光元年(1821)举孝廉方正,未及而卒。兆荪少时随

  • 许学四种

    五卷。金钺编著。金钺,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。天津人。研究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,至清代已成为部分学者的专业。不过对《说文》部首的研究,则始于唐代李阳冰的侄子李腾的《字原》一卷。据《崇文总目》云:“《说文字原

  • 龙盘山纪要

    四卷。清方秉孝撰。方秉孝,字行先,号农髯,云南晋宁人。盘龙山位云南府晋宁州东面五里,山多松树,形如盘龙,以此得名,又名万松山。是山元代名僧莲峰禅师道场。《徐霞客游记》载:莲峰,名崇照,元至正年间八月十

  • 管子

    二四十卷。周管仲(?——前645)撰。管仲,名夷吾,字仲,颍上(今河南许昌市西)人。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。齐襄公时政令无常,鲍叔牙、管仲分别保护公子小白、公子纠逃出齐国。齐襄公死后,公子争立,

  • 枫林集

    十卷。明朱升(约1341前后在世)撰。朱升,字允升,休宁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,也是位著名学者,人称“枫林先生”。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,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,与陶安、宋濂齐名

  • 臆园手札

    一卷。清鲍康撰。鲍康,详见《续泉汇》条。书中皆鲍康(别号臆园)手札。各札寄于何人,皆未署款。但据信札中有“好古者有三蔽”之语考之,因潘伯寅《攀古楼彝器款识》自序中,有“好古三蔽”语,可推知为致潘氏之信

  • 别本农政全书

   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认为,在《农政全书》六十卷本外,另有一本四十六卷本,四十六卷本才是陈子龙删定的。从凡例上看四十六卷本与六十卷本在结构上完全相符。实际上,除陈子龙所整理刊行的本子外,并不存在另一个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