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神农本草经

神农本草经

①三卷。清孙星衍(详见《周易集解》)、孙冯翼(生卒年不详)辑。孙冯翼字凤卿,孙星衍从子。此书又称《神农本草》,简称《本草经》、《本经》。撰人不详,“神农”为其托名。约成书于秦汉时期(一说为战国时期)。书中总结了秦以前药物学成就,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。原书早佚,内容多保存于历代本草著作中,后人辑本颇多。现存主要辑本为明卢复辑本,日本森立之辑本,及孙氏、顾氏辑本。书中首为序例,总论药物理论和配伍规律。次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,其中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,动物药六十七种,矿物药四十六种。根据药物效能、使用目的的不同,分为上中下三品。上品和中品各一百二十种,下品一百二十五种。上品药物为君,主养命;中品药物为臣,主养性;下品药物为佐使,主治病。论述了药物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配伍原则,药物“七情”的忌宜(包括单行、相须、相使、相畏、相反、相恶、相杀七类),药物的“五味”(酸、咸、甘、苦、辛),“四气”(寒热温凉)等药物学理论,并注意药物收采时间、炮制和贮藏方法等。介绍药物的别名、性味、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。在药用价值上,绝大多数药物临床应用都有很高的疗效,如补气的人参、黄芪,补血的当归、地黄,解表的麻黄、桂枝,泻下的朴硝、大黄等。书后附序例逸文。孙氏长于儒学,于考证必有所依,故此书中论述详备,条理明晰。有问经堂刊本、195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辑本。②四卷。清顾观光(1779-1826)辑。顾观光字尚之,又字漱泉,世医出身,少攻举子业,三试不第,后承家学为医,博学多识,对继承、整理古代文献有一定贡献。顾氏遍考唐、宋类书所引,对于宋、金、元、明刊本间有异同者,择善而从,辑为此书。卷一为序例,卷二至卷四为本文。顾氏侧重揭明本经真面及原编次序。书中将药物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依次记述其药名、性味、主治病症、及药物的别名、生长环境等,共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。内容大体与孙星衍等所辑三卷本相同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为我国经典性药学著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玄学正宗

    二卷。宋俞琰(详见《周易集说》)撰。清人避玄字讳,故《玄学正宗》又作《元学正宗》。据《道藏》本《易外别传》一书后俞琰之子仲温跋文所述,《易外别传》原附《周易集说》之后,因刊《阴符经解》,将《周易集说》

  • 花影集

    五卷。明施绍莘(1581-1640?)撰。绍莘字子野,自号峰泖浪仙,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屡试不第,而后纵情于诗酒。自称“冷人”。工词曲。是集前有沈士麟、顾乃大《序》。顾乃大《序》称:“吾友施

  • 今文选

    十二卷。明孙矿(1542-1613)编。孙矿字文融,号月峰。浙江余姚人。万历二年(1574)进士。累迁兵部侍郎,总督蓟辽保定军务,为官三起三落。著有《孙月峰评经》。此书辑录明人之文。所选自罗玘至李维桢

  • 履勘滇边事记

    一卷。清周正朝撰。周正朝,字寅山,四川人。《履勘滇边事记》传钞本。首九龙江原分定十三枝那,次各猛地官职改定品级,次永昌、顺宁、普洱三高沿边道里,次神护关通孟硔道里,次蛮允三路至蛮募道里,次陇川至新街道

  • 遁甲演义

    二卷。明程道生撰。程道生生卒年不详。字可生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。世人言“遁甲”皆以为祖于《洛书》,但《河图》以图名,当有奇偶之象,《洛书》以书名,当有文字之形。故班固以为六十五字(见《汉书·五行志

  • 五经文字

    三卷。唐张参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参,唐代宗时(762-779)人,开元天宝间举明经,至大历初佐司封郎,寻授国子司业。博通经史,精于字学。另著《唐广韵》五卷,今不传。是书为辨正经传文字形体的书。大历十年

  • 盼云轩鉴定真迹

    六卷。清李若昌辑。李若昌字小泉。此石刻于同治、光绪间。第一卷收陆机《平复帖》、怀素《苦笋帖》、唐僧《法藏》、赵孟頫《师说》。第二卷收吴仲圭、董其昌、祝枝山、吴应卯、沈周、张瑞图、傅山、黄道周、唐伯虎。

  • 吕刑

   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,作《吕刑》。惟吕命,王享国百年,耄,荒度作刑,以诘四方。王曰:“若古有训,蚩尤惟始作乱,延及于平民,罔不寇贼,鸱义奸宄,夺攘矫虔。苗民弗用灵,制以刑,惟作五虐之刑曰法。杀戮无辜,爰始

  • 禹贡图说

    一卷。明郑晓(1499~1566)撰。晓字窒甫,号淡泉翁,谥端简。海盐(今属浙江省)人。明代著名学者。嘉靖二年(1523)举进士,授职方主事。稍迁太仆丞,历南京太常卿,召拜刑部右侍郎。俄改兵部,兼副都

  • 续纂淮关统志

    十四卷。清元成纂修。元成,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。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、图考七幅。卷一为纶音,附以仪注,卷二曰建置,卷三曰川原,卷四曰乡镇,卷五曰关口,卷六曰今甲、卷七曰则例,卷八曰题名,卷九曰公署,卷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