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经学

礼经学

七卷。清曹元弼(详见《礼经校释》)撰。是书卷一为《明例》(自尊尊、亲亲、长长、贤贤、男女有别五大义例,至注疏通例)。卷二为《要旨》上下(上卷论述《冠礼》、《昏礼》至《觐礼》,下卷发明《丧服》、《丧礼》至《特牲馈食》、《有司彻》。而上卷载有凌廷堪、张惠言诸说,大概用以发明总纲)。卷三为《图表》(《宫室图》、《冠服图》、《冕弁冠服丧》、《丧服表》)。卷四为《会通》(认为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其指在礼,而《周官礼》为纲,《礼记》,则为其义疏,郑君、孔氏、贾氏之注礼、疏礼,又都用群经来互相证明,《礼记》之处及《大戴》,“三传”之外及《国语》,《论语》之外及《孟子》、《尔雅》,然而,大多列举大义,诸书言礼,还不只此卷所言)。卷五为《解纷》上下(上卷自胡氏培翚《仪礼》非后人伪撰辨,至朝日祀方明朝诸侯先后辨,下卷自丧服变除考,至不摈尸者旅酬无算爵辨)。卷六为《阙疑》(只有一贡,似乎言无可疑)。卷七为《流别》(自礼经注解传述人,至陈澧修礼诸说)。按:曹元弼对于《礼经》有很深造诣。例如,是书卷一内注例,言郑注能于经例,能在无字句处领会经意(认为郑根据高祖之族有服,推出高祖服之类)。疏例认为序言经记没有天子冠法,而李云委貌与弁,都是天子始冠之冠,此为李孟悊之缪。郑注《丧服》引弓云,经之言,实际上表明孝子有忠实之心。而黄庆衰以表心,经以表首,公违背郑注,此为黄之缪。按:如序中所说,贾疏每条,首先引用诸家学说,接下来陈述己意。这都是曹氏独到见解。(是书认为唐时闾里书师,将诸家姓名,概行删去,并入贾氏语中)。其《要旨》、《解纷》各节,也都有识议,但是,所谓尊尊、亲亲、长长、贤贤、男女有别五大义中,实际上应当以贤贤最为重要。《大学》曰: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。”《礼运》曰:“大道之行也,选贤与能。”柳宗元曰:“使贤者居上,不肖者居下,而后可以理安。”《礼经》尊尊之礼,大概在古代盛时,处于天子国君之位,必然是有德者。大学曰:“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。”《孟子》曰:“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;寡助之至,亲戚叛之。”因而,《礼经》尊尊之礼,皆以待圣人在大位者。《中庸》曰:“故大德者必受命。”假若只有尊位而没有德行,则汤可以讨伐桀,武王可以讨伐纣,不能凭借虚礼来保全其尊严。否则,汉之桓灵,唐之懿僖、明之神哲,都可以保全其尊严而传之万世。此必无之事,必无之理,《大学》所以云“自天子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”。这里的“修身”就是《论语》中所说的“克己复礼”。后代人君,南北朝五季,姑且不必评说,象唐高宗、玄宗、明永乐,礼仪大废,而顾居尊位,此岂能拿尊尊之义作为护符。实际上,从天子到庶人,都应该信守礼仪,是书认为《丧服》绝绛为善制,殊不知正是借此来骄人君而悖天理。一人之身,所谓世文叔父者曾有几人,舍此而绝之降之,只知道尊崇一人,其当然会放任喜怒、暴虐百姓。《周礼》开始有宦寺,而所谓正统之朝,象汉、唐、明,都灭亡于此,不能说不是《周礼》之流毒。殷代以前从来没有宦寺。是书第七卷,对历代用礼功效陈述很多,然而,东汉、南宋及明朝都灭亡,只因殉节之多称诩,于实际无益。就象西周不过三百年,在春秋以前,礼教就已经颓坏。作制艺者,例言三代之盛,然而,夏禹之后,历年未多,就灭于羿,殷汤之后,历年未多,就放于桐。周昭王南征不复,则所谓三代之盛者,已经大略可见。曹氏是书,细意既多,大纲尤为所重,独所云讲学崇礼者,不应当专责之众人,而必须象《大学》所云“壹是以修身为本”者,才可以治平,这属于应当进一步补充之列。此书有宣统年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苇间集

    五卷。清姜宸英(1628-1699)撰。姜宸英字西溟,号湛园,浙江慈溪人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进士,时已年届七十。廷试为帝所赏识,擢置第三,授翰林院编修。后充顺天乡试副考官。因事被人攻讦,正考官李

  • 四书正学渊源

    十卷。明章一阳编。一阳,金华(今属浙江)人,生卒年不详。编此书旨在阐扬金华学派乃朱子之正宗,并非为发明四书。黄干乃朱熹弟子,何基受业于黄,王柏受业于何,后又传金履祥、许谦,皆以朱学正宗自居,一阳于是取

  • 双珠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沈鲸撰。沈鲸事迹见《鲛绡记传奇》。此剧二卷,四十六出,演王楫故事。其梗概为:王楫奉母居于涿州,妻姓郭氏,子名九龄。曾与友陈献夫、孙纲同访袁天罡,天罡相之,言三人后皆显贵,而楫先有难,终必与献夫

  • 唐人选唐诗

    一卷。唐佚名编。敦煌本诗选两残卷。甲卷凡六家,计七十一首。前三首人名在断损处,不可见。其名存者,有王昌龄、邱为、陶翰、李白、高适。高适诗《上陈左相》一首,残佚后半。乙卷凡二家,录诗四十三首,末二首题李

  • 国朝严州诗录

    八卷。清宗源瀚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宗源瀚,江苏上元(今江宁)人,曾任浙江补用道严州府知府。清朝严州其诗之流传见于阮氏《輶轩录》、六县旧志与诸家纂辑者则时时遇之,作者不胜流连追慕,阮氏属幕中诸君子与书院肄

  • 叶玉成全集

    四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明叶永盛(约1604年前后在世)撰。永盛,字子沐,安徽泾县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进士。官至太仆寺少卿。著有《叶玉成全集》。该集共四卷,杂文一卷、奏疏三卷,为其裔孙叶

  • 听园读左随笔

    二十卷。清李艺元撰。艺元,长沙(今湖南长沙)人。该书是作者研读《左传》的心得体会,笔录而成。不录经传全文,有所论说,就分条罗列。对《左传》中的经义、文字训诂、人名地名有所考订。该书卷首至卷八为《测义》

  • 剑策

    二十七卷。明代钱希言撰。钱希言,字简栖,生卒年不详,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钱氏博览好学,知识渊博,恃才负气,十分傲慢,不肯屈居人下,人们一听说他来到,争相躲避之,结果穷困潦倒而死。其著作除《剑策》外,

  • 汀州府志

    四十五卷,首一卷,清曾日暎修,李绂纂。曾日暎,字艺田,江西南昌人。乾隆十三年(1748)任汀州府知府。李绂,临川人,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曾日暎任知府后,以志乘自明崇祯十年修后一直未修,于是开局重修

  • 花里活

    三卷。明陈诗教撰。陈诗教,字四可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,生卒年代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花里活》一书。是书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古往今来的花卉故事。全书按朝代分编,内容大多因袭陈言,特别是在考证方面疏漏较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