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百川书志

百川书志

二十卷。明高儒撰。高儒,字子醇,自号百川子,籍涿州(今河北涿县)。虽为武将,却素喜读书习文,亦好藏聚,与福建陈第(1541-1617)皆为名重一时的藏书大家,且在藏书质量上尤胜一筹。此目仿照宋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,于嘉靖十九年(1540)以所藏图书二千多种编辑而成。按四部编排,分经志:易、书、诗、礼、春秋、大学、中庸、论语、孟子、孝经、总经、仪注、小学、道学、乐、蒙求;史志:正史、编年、起居注、杂史、史钞、故事、御记、史评、传记、职官、地理、法令、时令、目录、姓谱、史咏、谱牒、文史、野史、外史、小史;子志:儒、道、法、名、墨、纵横、杂、兵、小说、德行、崇正、政教、隐、格物、翰墨、农、医、卫生、房中、占筮、历数、五行、阴阳、占梦、刑法、神仙、佛、杂艺、子钞、类书;集志:秦汉六朝文、唐文、宋文、元文、圣朝御制文、睿制文集、名臣文集、汉魏六朝诗、唐诗、宋诗、元诗、圣朝御制诗集、睿制诗集、名臣诗集、诏制、章奏、启札、对偶、歌词、词曲、文史、总集、别集、唱和、纪迹、杂集,举凡共九十三门。所收录的图书大多撰有题解,或叙撰人,或记篇数、使用价值,或注校勘得失、图书内容。该目的排列对传统四部的分类体系有所突破,在野史、外史、小史中著录演义、传奇、戏曲诸书,成为研究金元明古典文学的珍贵资料。有静嘉堂文库藏吴翌凤旧藏旧钞本、清钞本、《观古堂书目》丛刻本、1959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左传王氏注

    一卷。魏王肃(195-256)撰,清马国翰辑。王肃字子雍,东海郡兰陵(今山东苍山)人,三国时著名学者,王朗子。年十八从宋衷读《太玄》,黄初中为散骑、黄门侍郎。太和三年(229)拜散骑常侍,甘露元年(2

  • 论语余说

    一卷。清崔述((1740-1816)撰。述字武承,号东壁,直隶大名(今河北大名)人。中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副榜。曾为罗源、上杭县知县。是书首论后儒格物穷理之说不如圣人言学之善,次释《论语》之要义、

  • 妙香斋诗文集

    二卷。清杨长年(1811-1894)撰。杨长年,字朴庵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。同治九年(1870)考中举人,时年已六十,部选武进县都谕,未赴任。同治十年(1871)参加会试,不第。返省主持上海敬业书院

  • 书序略考

    一卷。未题撰述者姓名。在每条之下都有“举案”二字,可能是清代学者方世举。此书也没有序例,大略是根据《史记》来证《书序》。认为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,孔安国家书及序都载于《史记》。《史记》没有记载的原因,

  • 虞乡县新志

    十卷。徐贯之、周振声修,李无逸等纂。徐贯之字慕曾,河南沁阳县人。山西陆军营务处衔署理虞乡县知事。周振声字裕如,河北宛平县(属北京丰台区)人,民国七年(1918)任虞乡县知县。李无逸字念闻,邑人。民国六

  • 荀爽周易注

    一卷。东汉荀爽撰。辑佚书,清孙堂辑。荀爽字慈明,颍川颍阴(今河南许昌)人,官至司空。据荀悦称,其叔父司空爽著有《易传》,以十篇之文解说经义。后传荀氏学者虽不在少数,然此书早亡佚。清马国翰曾辑入《玉函山

  • 残本林泉逸兴

    七卷。明薛论道(生卒年不详)撰。薛论道字谈道,一字谭德,号连溪居士,定兴(今河北易县)人。约生活于明嘉靖与万历年间。八岁能属文。亲没,家贫,诸弟弱,遂辍学而读兵书,自负智谋,许建辟其为参谋,从军三十年

  • 枯树斋诗集

    二卷。明单恂撰。生卒年未详。单恂,字质生,号狷庵,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崇祯十三年(1640)进士。官至麻成知县。尝师事陈继儒。著有《艺庵诗集》、《竹杳庵集》、《燕山集》、《红泪谱》,共十卷。今俱

  • 平台纪略

    不分卷。清蓝鼎元撰。蓝鼎元(1680-1733),字玉霖,别字任庵,号鹿州,福建漳浦人。少孤力学,通达治体。雍正年间官至广东普宁知县、广州知府。康熙六十年(1721年),台湾爆发了朱一贵领导的反清起义

  • 春秋五测

    三卷。清戴祖启(1725-1783)撰。祖启字敬咸,别字东田,号未堂,休宁(今安徽休宁)人,乾隆四十三年(1778)进士,官国子监学正。笃志经学,议论一以宋儒为宗。陕西巡抚毕沅延主关中书院,从游者很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