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潜江县志

潜江县志

①清王又旦修,朱士尊、向大观纂。王又旦,字幼华,陕西郃阳人,进士,官潜江知县。朱士尊,字伟臣,一字石户,晚年华农老人,本县人。向大观,字望湄,号迈舫,本县人,进士,官怀远知县。按潜江,汉为江陵县地,宋乾德三年(965)始置县,属江陵府,元属中兴路,明初属荆州府,嘉靖后属承天府,清改承天府为安陆,县仍属之。县志自明弘治知县史华创修,万历间知县潘之祥续之,又有吕楠纂县志,先后俱佚。康熙十年(1671),知县王又旦重谋修纂,聘朱士尊、向大观主其事,成志。《潜江县志》康熙十年(1671)刻本。其书今已散佚不全,仅存卷三半卷,卷四至卷七及艺文上下二卷。存目有田赋志、户口志、经费志、铺驿志、河防志及艺文志。朱士尊早年知名,遭逢变革,遂绝意功名,以讲学论文为事。至县中修志,出主志局,同纂者除向大观外,还有本县人李世儒及朱士尊之子载震,朱士尊出力居多。据康熙三十三年潜江县志凡例称,此志开局未及竣工,适值军兴,王又旦去职,其事遂废。故志无完帙,体例也不全。康熙刘焕志,由朱士尊之子朱载震主纂,多据旧本而成。此志虽半佚,亦可从刘焕志知其梗概。② 二十卷,首一卷,清刘焕修,朱载震纂。刘焕,字文山,陕西清润人,监生,官潜江知县。朱载震,字悔人,本县人,选贡,候选知县。县志明代共三修,康熙十年(1671)王又旦曾一度续修,未能成书。刘焕知县事,延朱载震继纂。朱载震为朱士尊之子,康熙十年(1671)时佐其父修志,熟谙掌故,以前志未竟为遗憾,毅然任其事,遂成志。《潜江县志》康熙三十三年(1694)刻本。全书二十卷首一卷。分为:卷一县纪沿革,卷二天官志,卷三舆地志,卷四建置志,卷五学校志,卷六卷七乡祀志,卷八风土志,卷九赋役志,卷十河防志,卷十一至卷十二秩官志,卷十三至卷十四选举志,卷十五至卷十八人物志,卷十九至卷二十艺文志。朱载震修志,效其父,取材慎审,凡事必考其实而后记。而人物、职官诸类,尤不轻易着笔。往昔方志,重在舆地,迨后以人物职官入志,地不变而人事代有变更,县中巨公硕辅,代不乏人。其令子慈孙,欲表彰先世,以鸿儒、士隐、忠节、孝义,纷纷踵告,流俗者为避纠纷,必将尽载简册。朱氏本核必信不浮不夸不曲讳之旨,痛加削芟,此志成后,颇为各方称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龟川诗集

    四卷。明董绪(约2570年前后在世)撰。董绪,字禹亏,江西乐安人。生卒不详。其少从邹守益、聂豹游,讲良知之学。人称其诗“不求工于声律,而以理趣为主。盖濂洛风雅之流派。”此集由其子刑部尚书董裕初刻于东莞

  • 明遗民录

    ①四卷。清黄容(生卒年不详)撰,别署圭庵居士,江苏吴江人。该书记明季砥节诸人,表其生平,各为之传,共得五百余人。仿《宋遗民录》例,分已仕未仕两类,末附方外僧人。记载颇简略,前有自序凡例。现有日本东洋文

  • 异域录

    一卷。图理琛撰。图理琛(1667-1740),清满洲正黄旗人。阿额觉罗氏。由例监选取翻译,后考授内阁中书,从优升侍读。康熙五十一年(1712)奉命出使土尔扈特。五月二十日自京师起程,出张家口,至蒙古满

  • 沧江虹月词

    三卷。清汪初(1776——1808)撰。汪初,字绛人,钱塘(今杭州市)人,十七岁入邑庠,屡失意于省试,捐资为库大使,后为生计,入蜀佐四川按察使幕。《沧江虹月词》风格前后不一,以汪初赴川为分野。入川之前

  • 礼含文嘉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辑。题名为《礼含文嘉》的书历史上有两种:其一是《文献通考》所论及的一部术数书,著者不明。另一部则属《礼纬书》,其文已多遗逸,黄奭则从群书中辑录成编,内容是谈国君文治之事,可分五项:第一、

  • 易说存悔

    二卷。清汪宪撰。汪宪字千波,钱塘(浙江余抗)人。乾隆十年(1745)进士。官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。此书大旨认为,学易是希望减少过失,而想减少过失,唯在知悔,悔存而凶吝渐消,可以日趋于吉。所以用“存悔”二

  • 文献征存录

    十卷。清钱林(1762-1828)撰。林初名福林,字叔雅,一字东生,号金粟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,嘉庆十二年(1807年)进士,官至侍读学士。熟于汉唐注疏。该书以碑志遗事进行编次,记述清代名人。惟对资

  • 大学古本述注

    一卷。清姜国伊撰。是书首有自序,认为朱子倡明绝学,《大学》用程氏改本,致使后儒所疑。旁门邪说,转得窃古本《大学》,以诋毁吾道。欲使文公之注不违孔、曾的旧说,乃于《大学》后六篇,仍用朱注,并附己说以明之

  • 輶轩语书目答问等四种

    五卷。不著编辑者姓名。《輏轩语》、《书目答问》均为张之洞辑撰。张之洞为清代改良派人物,其为士人所开列《书目答问》影响很大,是目录学中之重要著作。《书目答问》后附有《四川尊经书院记》。此外,该书还汇辑清

  • 周易异同商

    十卷。清郭嵩焘撰。郭嵩焘字伯琛,号筠仙。湖南湘阴人。道光时进士,官至兵部左侍郎,曾出使英法考察宪政。此书卷一为总论,共有论九图之非、论京氏分宫卦象次序之不足以解易、论王辅嗣不取互卦、论古易十二篇之数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