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渔父

渔父

孔子游乎缁帷之林,休坐乎杏坛之上。弟子读书,孔子弦歌鼓琴。奏曲未半,有渔父者下船而来,须眉交白,被发揄袂,行原以上,距陆而止,左手据膝,右手持颐以听,曲终而招子贡、子路。二人俱对。

客指孔子曰:“彼何为者也?”

子路对曰:“鲁之君子也。”

客问其族。子路对曰:“族孔氏。”

客曰:“孔氏者何治也?”

子路未应,子贡对曰:“孔氏者,性服忠信,身行仁义,饰礼乐,选人伦,上以忠于世主,下以化于齐民,将以利天下。此孔氏之所治也。”

又问曰:“有土之君与?”

子贡曰:“非也。”

“侯王之佐与?”

子贡曰:“非也。”

客乃笑而还,行言曰:“仁则仁矣,恐不免其身;苦心劳形以危其真。呜呼,远哉其分于道也!”

子贡还,报孔子。孔子推琴而起曰:“其圣人与!”乃下求之,至于泽畔,方将杖拏而引其船,顾见孔子,还乡而立。孔子反走,再拜而进。

客曰:“于将何求?”

孔子曰:“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,丘不肖,未知所谓,窃待于下风,幸闻咳唾之音,以卒相丘也”

客曰:“嘻!甚矣子之好学也!”

孔子再拜而起曰:“丘少而修学,以至于今,六十九岁矣,无所得闻至教,敢不虚心!”

客曰:“同类相从,同声相应,固天之理也。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。子之所以者,人事也。天子诸侯大夫庶人,此四者自正,治之美也,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。官治其职,人忧其事,乃无所陵。故田荒室露,衣食不足,征赋不属,妻妾不和,长少无序,庶人之忧也;能不胜任,官事不治,行不清白,群下荒怠,功美不有,爵禄不持,大夫之忧也;廷无忠臣,国家昏乱,工技不巧,贡职不美,春秋后伦,不顺天子,诸侯之忧也;阴阳不和,寒暑不时,以伤庶物,诸侯暴乱,擅相攘伐,以残民人,礼乐不节,财用穷匮,人伦不饬,百姓淫乱,天子有司之忧也。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,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,而擅饰礼乐,选人伦,以化齐民,不泰多事乎?

“且人有八疵,事有四患,不可不察也,非其事而事之,谓之摠;莫之顾而进之,谓之侫;希意道言,谓之谄;不择是非而言,谓之嗖;好言人之恶,谓之险;析交离亲,谓之贼;称誉诈伪以败恶人,谓之慝;不择善否,两容颊适,偷拔其所欲,谓之贼。此八疵者,外以乱人,内以伤身,君子不友,明君不臣。所谓四患者:好经大事,变更易常,以挂功名,谓之叨;专知擅事,侵人自用,谓之贪;见过不更,闻谏愈甚,谓之很;人同于己则可,不同于己虽善不善,谓之矜。此四患也。能去八疵,无行四患,而始可教已。”

孔子愀然而叹,再拜而起曰:“丘再逐于鲁,削迹于卫,伐树于宋,围于陈蔡。丘不知所失,而离此四谤者何也?”

客凄然变容曰:“甚矣子之难悟也!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,自以为尚迟,疾走不休,绝力而死。不知处阴以休影,处静以息迹,愚亦甚矣!子审仁义之间,察同异之际,观动静之变,适受与之度,理好恶之情,和喜怒之节,而几于不免矣。谨修而身,慎守其真,还以物与人,则无所累矣。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,不亦外乎!”

孔子愀然曰:“请问何谓真?”

客曰: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故强哭者虽悲不哀,强怒者虽严不威,强亲者虽笑不和。真悲无声而哀,真怒未发而威,真亲未笑而和。真在内者,神动于外,是所以贵真也。其于人理也,事亲则慈孝,事君则忠贞,饮酒则欢乐,处丧则悲哀。忠贞以功为主,饮酒以乐为主。处丧以哀为主。事亲以适为主,功成之美,无一其迹矣。事亲以适,不论所以矣;饮酒以乐,不选其具矣;处丧以哀,无问其礼矣。礼者,世俗之所为也;真者,所以受于天也,自然不可易也。故圣人法天贵真,不拘于俗。愚者反此。不能法天而恤于人,不知贵真,禄禄而受变于俗,故不足。惜哉,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!”

孔子又再拜而起曰:“今者丘得遇也,若天幸然。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,而身教之。敢问舍所在,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。”

客曰:“吾闻之,可与往者与之,至于妙道;不可与往者,不知其道,慎勿与之,身乃无咎。子勉之,吾去子矣,吾去子矣!”乃刺船而去,延缘苇间。

颜渊还车,子路授绥,孔子不顾,待水波定,不闻拏音而后敢乘。

子路旁车而问曰:“由得为役久矣,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。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,夫子犹有倨敖之容。今渔父杖拏逆立,而夫子曲要磐折,言拜而应,得无太甚乎?门人皆怪夫子矣,渔人何以得此乎?”

孔子伏轼而叹曰:“甚矣由之难化也!湛于礼义有间矣,而仆鄙之心至今未去。进,吾语汝!夫遇长不敬,失礼也;见贤不尊,不仁也。彼非至人,不能下人;下人不精,不得其真,故长伤身。惜哉!不仁之于人也,祸莫大焉,而由独擅之。且道者,万物之所由也,庶物失之者死,得之者生,为事逆之则败,顺之则成。故道之所在,圣人尊之。今渔父之于道,可谓有矣,吾敢不敬乎!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岳卧游

    一卷。明闵景贤辑。此书原名《卧游清福编》,为余瞻白手纂。前有陈继儒序,称游山之难,非具灵根、胆智,捷如猿鸟者不能游,此语少见。此编为东岳泰山(节录宋代洪迈《泰山录》、明代李裕《登泰山记》、王世贞《游泰

  • 襄陵县志

    ①十二卷。明宋之韩修,吕调元纂。宋之韩字敬斋,河南武安县人。出身进士,嘉靖四十四年(1565)任襄陵知县。才猷迥异,气宇渊宏,在任期间兴建设,息讼狱,政绩甚良。《襄陵县志》隆庆二年(1568)刻本。此

  • 宝祐四年登科录

    四卷(《四库提要》误作一卷)。宋理宗宝祐四年(1256)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。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、编排等官姓名;次载进士榜名,共计601人。略载其本贯、曾祖、祖父、父姓名、所治业、兄弟、婚姻、年龄、外氏

  • 花溪集

    三卷。元沈梦麟撰。梦麟,字原昭。生卒年不详。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顺帝至元五年(1339),举乡荐。授婺源州学正,迁武康令。至正中,解官归田。明初以贤良征召,不就。后应聘为浙闽校文、会试同考。梦麟与赵

  • 中州金石考

    八卷。清黄叔璥撰。黄叔璥(约1680-1750),号玉圃,大兴(今北京大兴)人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进士。官至常镇扬通道。其为监察御史时,曾巡视台湾。著有《中州金石考》、《南征纪程》等书。本书系其

  • 连州志

    十二卷。清杨楚枝修,吴光纂。杨楚枝,云南太和县人,举人,乾隆三十三年(1768)任知州。旧志在宋代有《湟川集》,漫不可考。明弘治间,知州夏镐始修,万历、顺治、康熙间续有编辑。乾隆三十三年(1768)知

  • 周易辨疑

    无卷数。清朝李开先撰。李开先字传一,长寿人。与明朝嘉靖中太常寺卿李开先同名同姓,但并非一人。其易学受于乡人来知德(来知德虽然是嘉靖三十一年(1552)举人,但其授待诏则在万历三十年(1602),下距明

  • 倘湖樵书

    十二卷。明来集之(详见《读易隅通》条)撰。此书分初编六卷、二编六卷,内容皆为采摭唐、宋、元、明诸家之说,以类相从,排纂其文,而总括立一标目,或杂引古书而论之,或先立论而以古书证之。其征摭颇为繁富,亦颇

  • 石潭存稿

    三卷。明刘髦(约1424前后在世)撰。刘髦,字孟恂,永新(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永乐六年(1408)举人,不愿出仕,教援乡闾。著有《石潭存稿》、《覆瓿集》、《易传撮要》。是集由其子刘定之汇集成编,分

  • 切韵指掌图

    二卷。传本卷首有署名宋司马光的序文,过去很多人认为本书为司马光所作,宋董南一《切韵指掌图序》云:“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:“《切韵指掌图》,宋司马光撰。其‘检例’一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