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海门诗钞

海门诗钞

① 十三卷。清李符清(1751-?)撰。李符清,字仲节,号载园。广东合浦人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举人。官开州知州。此集编年而不分体。首为翁方纲、法式善、洪亮吉、张问陶、赵希璜、宋湘、冯敏昌诸人题辞。李符清从师于翁方纲,以诗雄于粤中。叶德辉《郋园读书志》,称其“七古七律,独擅胜场。七古学杜,波澜老成。一篇之中,字斟句酌,无不稳固之韵。七律首尾,一气衔贯,化去对偶之迹,笔如转圜,意态极新。或不能求新,则于句法中,研炼精纯,以避甜熟之习。”全诗律体,工力较七古尤深,皆惨淡经营之作。五七绝皆直起直落,有水到渠成之妙。集中有《五十初度》诗,作在嘉庆五年(1800)六月以后,则其生当在乾隆十六年(1751)。此集始为乾隆四十一年(1776),终嘉庆七年(1802),则自二十六岁至五十二岁之作。张晋曾仿王士祯《渔洋精华录》之例,选刻其诗三卷于吴门。有嘉庆三年(1798)刻本。② 八卷。《外集》四卷。清鲍皋(1708-1765)撰。鲍皋字步江、号海门。江苏南徐(今丹徒)人。乾隆初,举博学鸿词,不就。壮年游姑苏、武林,客淮扬间,晚年颓放。善画,尤以诗赋名。沈德潜尝称其与余京、张曾为“京口三诗人”。著有《海门集》、《京口文献录》、《笔耕录》、《十美诗》等。鲍皋诗独出入骚选,胎息六朝,而折衷于盛唐诸大家。本书卷首有王文治撰“鲍海门先生诗传”。内集八卷,有古体诗九十八首,今体诗三百八十九首。外集四卷,有古今体诗三百三十首。无刻书年月,约乾隆间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味静斋文存

    四卷。清徐嘉(1833-1913)撰。徐嘉之生平仕履见《味静斋诗存》条。此文存有正、续各二卷。其《文存续选》二卷,由金坛冯煦选定。道咸以来,山阳文派有二,潘德舆有《养一斋集》,鲁一同有《通甫类稿》,徐

  • 易经揆一

    十四卷。清梁锡玙撰。锡玙字确轩,山西介休人,雍正举人,乾隆得荐,授国子监司业,官祭酒少詹事。著有《易经揆一》及《易学启蒙补》等。《易经揆一》以河图洛书为本,用数于古法不同。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,即全易之

  • 四友斋丛说

    三十八卷。明何良俊(?-1573)撰。何良俊字元朗,号柘溟,松江华亭(今属上海市)人。与其弟何良傅皆负俊才,时人以“二陆”比之。何良俊少笃学,二十年不下楼,所藏书四万卷,一一涉猎。在海上筑有清森阁,藏

  • 重庆府志

    ①八十六卷,明张文耀修,邹廷彦纂。邹廷彦,巴人。重庆府明以前无志,明成化年间江朝宗始创修之。邹廷彦以其记述挂一漏万,且伪谬甚多,乃集群众之力,广搜博采,历二月而纂成兹编。《重庆府志》明万历三十四年(1

  • 愧室事略

    一卷。清高而谦、高凤谦合撰。该书记其兄高凤歧事迹。凤歧字观桐,号愧室,福建长乐人,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在两广总督岑春萱幕府做幕僚,因功擢为梧州知县。创办工艺厂、蚕桑学堂等事业。受御史于式枚推荐

  • 定襄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王时炯修,牛翰垣纂。王时炯字晋予,号万元,广东乐会县人,康熙二十九年(1690)举人,四十六年(1707)任定襄知县。按定襄旧志,创修于明万历七年县令安嘉士,其后万历四十四年县令王立爱增修,

  • 易经辑疏

    四卷。清黄家杰撰。黄家杰,江西临川人。其书删去了邵子的横图,认为这是邵子之易,不是羲、文之易,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。又认为来知德的卦错、卦综,胜于卦变,而不免仍用卦变之说。其自序称,“来易恐不近于举业”

  • 绘孟

    十四卷。明戴君恩撰。君恩字忠甫,湖南澧州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官至四川巴县知县。是书首有黄汝亨、胡澥二序,后有门人龚惟敬的跋文。大旨仿苏老泉批点《孟子》,对篇章字句,用提转、承接、结合等法

  • 燕堂诗稿

    一卷。宋赵公豫(1135-1212)撰。赵公豫字仲谦,常熟(今江苏常熟市)人。绍兴中进士。历知仁和、余姚、高邮军、真州、常州,官至宝漠阁待制。公豫为人沉厚清苦,为官清正廉洁。常言“吾求为良吏,不求为健

  • 古洪范

    一卷。宋贺成大撰。成大生卒年不详,字季常。《古洪范》书前有自序。成大认为,《洪范》一篇自“三、八政”以下之经文紊乱无次第,因援朱熹《大学》分经、传之例,将“九畴”的每一畴各分为经、传两部分。其中以禹所